彭桓武诞辰109周年
彭桓武,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他曾任云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对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和理论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世乱驱人全气节,天殷嘱我重斯文
1915年10月6日,彭桓武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湖北省麻城市。父亲彭树棠是前清举人,早年曾留学日本攻读法政,参加过以孙中山先生为总理的中国同盟会,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彭老先生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承担起“科学救国”的重任,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彭桓武自幼勤奋好学,16岁便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与王竹溪、林家翘、杨振宁一起被称为“清华四杰”。
1938年,彭桓武通过了中英庚款出费留学生考试,他经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推荐,进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马克斯·玻恩的第一个中国弟子。与他师出同门的还有“原子反应堆之父”费米、“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量子力学(矩阵力学)的创立者海森伯等科学精英。学习期间,他对固体理论、介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等前沿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尤其是与其他两人共同研究的“HHP理论”,在当时为整个国际物理界所瞩目。1940年,彭桓武获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爱丁堡大学科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受聘于都柏林高等研究院,被薛定谔聘为副教授,并担任研究生导师,成为“第一位在英国取得物理学副教授职称的中国人”。
为实现父亲 “科学救国”的遗愿, 1947年,彭桓武决定回国。当爱尔兰科学院遴选他为院士时,他已经站在了云南大学物理系的三尺讲台之上了。曾有记者问彭桓武,当年在国外已大有成就,为什么还要回到千疮百孔的中国?他气愤地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他在初抵爱丁堡时就曾写下诗句——“世乱驱人全气节,天殷嘱我重斯文”,这正是出自他留学生涯的万千感慨。他深知建设祖国必然需要科学知识,所以,当他认为自己已经具备独立研究的能力时,便想早日回到祖国。
戈壁滩横藏国器,蘑菇云起撼天庭
彭桓武归国后,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950年,他参与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并先后担任理论物理组组长、副所长。他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开创性、奠基性的贡献。
1956年在莫斯科出席杜布纳联合研究所成立全权代表大会,钱三强(前排右三)、刘杰(前排左四)、赵忠尧(前排左三)、彭桓武(前排右二)
1955年初,中央做出了发展核事业的战略决策。同年10月,彭桓武以特派实习生的身份赴苏联学习核反应堆理论。回国后讲授反应堆理论,培养核科学技术人才。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走,我国核武器研制彻底走上自力更生的探索道路。为集中力量攻克原子弹理论和工程技术难关,钱三强找到彭桓武说:“中央决定调你去核武器研究所顶替苏联专家的工作”,彭桓武毫不犹豫地说:“国家需要我,我去。”
核武器研制期间,彭桓武作为主管理论部的副所长,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理论研究,加速了原子弹、氢弹理论突破的进程。他大力倡导“粗估”法则,引导大家抓主要矛盾,化繁为简,缩短研究周期。这一法则成为当年理论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突破原子弹原理的“九次计算”攻关,起到了重要作用。完成原子弹装置初步物理设计方案后,彭桓武迅速组织力量向突破氢弹理论转移。在其主持下,邓稼先、周光召组织科技人员制定了关于突破氢弹原理的工作大纲。之后,彭桓武设计了三套氢弹研制方案,于敏带领的研究小组率先实现了其中一个氢弹设计原理方案。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两年两个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试验成功。中国核武器研制又取得一个里程碑式成果。
喜庆春光九十年,功勋卓著千钧重
1995年,在“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颁奖会上,80岁高龄的彭桓武检讨自己“不够艰苦勤奋”,并保证“获奖后继续在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至少三年”。他说到做到,生病住院也不停歇,完成了做研究生时未完成的论文。2005年,90岁高龄的他亲自作学术报告,讲述研究相对论的最新成果。他写诗自勉:“愿宁静而致远,求深新以升腾。惟童心不泯,耄耋期颐,总似年轻。”
2006年9月2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属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为第48798号小行星命名为 “彭桓武星”。这是具有国际性、权威性、永久性的命名,是人类迄今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
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孑然一身低调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彭桓武曾在《送别钱三强》一诗中写道:“科学为人民服务,核能促世界和平。忠心遵照党领导,服务竭诚终此生。”这首诗同样诠释出了他作为一名纯粹的科学家,践行强国梦的心愿和行动。
原宝工作室出品
策划 | 马世玉 赵沐沐
图文 | 赵沐沐
海报 | 裴可
说明 | 本文由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