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为高铁锻造强大“心脏”

2019-11-05   百家号   阅读量:129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

为高铁锻造强大“心脏”

交流传动系统,被称为高铁的“心脏”,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所首席科学家、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丁荣军和他的团队,专注“心脏”高铁技术,30多年来,一直走在交流传动技术自主创新的路上。

01

让高铁驾驶变得“简单”

这是中国的一天,5000多列高铁拉着近1000万人,奔驰在总里程3万多公里的轨道上。

高铁的“心脏”——交流传动系统,直接关系着高铁跑得快不快、稳不稳,其中有一半跳动着株洲所的力量。丁荣军和他的团队,让高铁跑得更快更稳,也让驾驶变得更“简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说,从操纵这个角度来说,开高铁比学自行车、比开拖拉机要简单得多。但从应急处理这个角度,它还是有特殊要求的。

02

人均铁路不到5公分

中国人第一次认识高铁,要追溯到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受邀乘坐新干线,子弹头一般的列车,运营时速达到220公里。而(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铁路,平均时速43公里。那个年代,中国人均铁路不到5公分。5公分,也就一根手指这么长。

而此时的丁荣军,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正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一是去北京,全系62人,仅有的一个进京名额给了他;二是去株洲,那里诞生了中国第一辆电力机车。

到了株洲,丁荣军清楚地记得当时一共来了30多个人,后面走了一大半。丁荣军当时老开玩笑:“人才流动,因为我不是人才,所以流也流不了,动也动不了,所以就在这老老实实待着吧。”

03

研究“科学黑洞”

在绿皮火车哐当声中,中国人的高铁梦,一晃几十年。直到2004年,铁道部决定引进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高铁技术,研发和谐号动车组。

株洲所原所长丁爱国表示,2006年就生产出了第一台车子,特别是高铁,如果不这么搞,那靠自己也能搞起来,但是很慢。

一列8节编组高铁,零部件数就有4万多个,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但在引进过程中,外国公司在文件上明确注明,交流传动、系统集成、网络控制等核心技术,一张图纸也不转让。

丁荣军说,对我们而言,只要外国公司核心技术不给你,那么高速列车就必须向他们买。

也是一张图纸都没有,上世纪80年代,株洲所在国内最早开展交流传动技术研究。这一技术当时被称为“科学黑洞”,看不到明确应用前景,但技术研发,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丁荣军他们还是干了。结果,一年下来,烧掉的元件有一卡车。

中车株洲所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华表示,那时候烧一次,一支管子,就是一台彩电。在那个年代,一台彩电,价格不菲。丁荣军说,当时烧毁的元件可能差不多抵到株洲所销售收入的20~30%。

上世纪90年代,依托中国自主交流传动技术,中国自主高铁百家争鸣,蓝箭、奥星、中原之星等相继诞生,2002年12月,中华之星跑出321.5公里的最高时速。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些车辆的最终归宿,是博物馆。

中车株洲所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华打了一个比方:中华之星这些列车,相当于早晨6点钟的太阳,那么现在我们复兴号可能是上午11点钟的太阳,但是没有6点钟的太阳,就没有11点钟的太阳。

04

研发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

35年前,刚加入株洲所的丁荣军,在这里种下电力机车交流传动技术的幼苗,而今,大树已参天。2012年,铁道部立项自主研发复兴号,中车株洲所受命研制交流传动系统。为了这一天,三代人为之奋斗了30多年。

2017年6月,装载株洲所八大子系统的复兴号,在京沪线双向首发,复兴号大量采用中国国家标准,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实现350公里时速,成为世界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

“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现在的技术去为全人类造福,让别人享受到中国技术这种创新所带来的好处。”丁荣军说。

来源 | 湖南卫视

编辑 | 蒋乾坤

欢迎您的来稿:hnunewmedia@163.com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为高铁锻造强大“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