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2015-06-02   央广网搜索   阅读量:75

变人口大省为人力资源强省   发言人  张震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院长  胡全胜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  张黎燕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带头人  李端中  河南龙翔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刘彭伟  河南龙翔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员工  王长欢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2012级学生  苏全卫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孙忠良龙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素霞  学生家长  王圣方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2级学生  主持人惠婷  河南日报主任记者  (本栏图片均为记者史长来摄)  学习技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职业教育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   王圣方(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2级学生):高考结束后,在老师和父母的建议下,我选择了自己并不太了解的高职院校。入学后,与本科院校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让我逐渐爱上了我的学校和专业。特别是在实训实习期间,经过老师的反复示范和一次次的动手练习,我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件,特别有成就感。这件事让我明白,只要肯下工夫学习,我就可以拥有一技之长,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王长欢(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2012级学生):我从小就有很强的好奇心,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直接报考了职业院校。刚到学校时,我看到学长们研制的飞行器,一下子就被它迷住了。三年的时间过去,我终于自己研制出了六轴飞行器,它拥有最新的GPS系统,能上升到100米,在空中悬停。我喜欢职业教育这种在老师带领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学习时一旦发现难以理解的问题,能到工厂实地查看、操作机器,不仅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对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赵素霞(学生家长):我是做汽车配件生意的,由于我对相关知识一窍不通,在创业阶段就吃了很多亏,赔了不少冤枉钱,那个时候我就真切地体会到了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在女儿考大学时,我建议她选择职业院校,掌握一技之长。女儿听从了我的建议,选择了汽车营销专业,并逐渐对专业产生了兴趣,经常问我很多汽车专业的知识,我就拿出产品来给孩子一一解答。每到放假,她都会到店里帮助我配发产品,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全部应用到实践中。  胡全胜(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这些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我省从2008年开始实施职教攻坚计划,2014年省政府又启动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截止到2014年底,我省的职业院校一共有962所,高职77所,在校生达到210多万,累计培养毕业生470多万,培训技能型人才达到3300多万次。职业院校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输送了大批的技术人才,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已经成为我省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和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并为全省开放招商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几年,富士康、腾讯、格力电器等一些知名企业先后入驻河南,说明我省的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已经凸显,正在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  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创业、抓民生   深化改革落实《中国制造2025》   胡全胜:借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这个平台,几年来我们进行一系列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改革封闭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2012年省政府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成立了15个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以及院校参加的行业指导委员会,先后成立62个行业型、区域型职教集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体制机制,建立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元投资办学机制,目前我们已经在110所职业院校开展了这项工作试点。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技能型人才特别高技术人才将成为中国制造的核心力量,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省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力争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张震(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院长):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创业,抓民生,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就是在全省职业教育好的发展背景下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在河南省职教攻坚的第一期,我们学院实现了三大跨越:从老校区到新校区、从中职到高职、从区级文明单位到省级文明单位。在全省职业教育攻坚的第二期,学院又实现了新的三大跨越,从千人规模向万人规模、从高职向河南省品牌示范性高职以及从单打独斗向集团化办学。我们学院采取了引厂入校、校企共建等多种形式,推进校企合作。目前已经形成了建工厂式学院、办产业式专业、开发技术式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三式一型”的办学模式。上个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来校视察时,对我们学校这几年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三式一型”的办学模式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抓住了校企合作这个方向、给学生一技之长这个关键、让学生就业创业这个根本。  张黎燕(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带头人):《中国制造2025》已经发布,职业院校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2013、2014年我分别到德国、新加坡参加职业教育教师研修,启发很大。一是他们职业教育的定位很准,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要随着产业调整、企业升级而调整;第二点就是在教育体系中学术和技术这两条路径非常清晰,同时各类型教育之间又架起了互通的立交桥;第三点就是职业院校的老师门槛很高,需要5年以上的实际技术工作经历,对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看得特别重。  校企“两头热”,走得更扎实围绕企业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提升开展校企合作   孙忠良(龙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校企合作已经是一种常态,也应该是一种新常态。新常态下的校企合作中,企业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校企合作只有“两头热”,才能走得更扎实、更实在。我们首先组织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搭建联合创新服务平台,围绕核心技术和核心需求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帮助教师进行能力提升。同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院合办了两个专业,由学院和企业工程师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编制更有针对性的教材,并让工程师为学生上课,让企业与学校在教学方面实现真正融合。此外,我们的生产车间也是学生的实训车间,由企业工程师带领学生动手组装车辆。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竞争力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李端中(河南龙翔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龙翔电气2009年入驻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和学院合作成立了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电气工作学院。我们与学校共同搭建了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服务、市场、销售等内容的综合性平台,学生可以从研发开始,跟着产品走向社会。可以说产品走到哪里,学生就跟着做到哪里,不仅仅学到了制造业知识,还学会了抢修、安装、研发,甚至于以后的运行维护。  刘彭伟(河南龙翔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我毕业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电子系电力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对我个人来说就是一个工学结合的过程。我在校第一年主要进行专业理论学习,从第二年开始,我们一部分时间在教室里,另一部分时间就到龙翔电气的工厂里按照顶岗实习的模式进行实训学习,由师傅手把手教学。第三年我在公司实习,动手能力得到提升。毕业后我直接与公司签约,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因为熟悉企业环境和工作要求,我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从一线员工成长为管理人员。现在,我与同事已经合作申请了三个专利项目,为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我感到非常自豪。  上得了讲堂,开得了机床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撑起职业教育   张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我院人才强校工程始终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面向校外,聘请上百名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任或兼职教师;加强教师的校内培训,并把教师送出校园顶岗实习;选择一部分高水平双师型教师进行国内外、省内外的高水平研修和培训等。  同时,学院在评价机制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在招聘教师时,优先选择双师型教师;来到学校后,经过培训考核获得双师证书,或是经过我们专家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认可后,才能登上讲台;特别是严把职称评定关,不是双师型教师不能参加职称评定,极大地调动了学院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苏全卫(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职业教育强调的是教、学、做相统一,这就要求老师能“上得了讲堂,开得了机床”。我原来在企业工作过10年,在给学生上课时讲一些案例,能够纠正同学们不良的操作习惯。2014年省教育厅、财政厅共同发起成立河南省技能名师工作室项目,我们的名师工作室由11人组成,其中有行业专家、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学校的优秀教师。通过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我们的教师不但能进行理论教学,还能进行实践操作;不但能教学生,还能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问题。老师对学生考核也不再“一张试卷定结果”,让学生通过制作作品来展示、汇报,还让企业人员来参评,努力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张黎燕:参加工作以来,我不断去机械加工企业进行实践,2008年取得了劳动部门颁布的数控车削的技师证。一个人的“双师”是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我们的专业建设团队首先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修订人才培养的方案。其次是加快推进产教结合,目前我院的实训中心和国内外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加工零配件达100多个品种。老师既是一个生产的师傅,也是一个质监员。2014年学校组建了智能制造的创新创业团队,团队与知名公司合作建造智能工厂,生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轴工业机器人,这是我国智能制造的首创,今年9月第一台机器人就将下线。  李端中:我们专门聘请一些来自于上游厂家的制造业工程师和研发技术骨干走进课堂,为同学们上课。此外还聘请了来自电力、发电行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单位的技术骨干作为专家顾问,加入教师队伍,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  (记者王晖惠婷陈小平王绿扬整理) 网友热议  @大菠萝蜜:并不是只有高学历才是顺利就业的敲门砖,实用的职业教育也是明智的选择!  @幽幽青山淡淡烟:崇尚劳动,应该不仅崇尚那些高技能的精英,更要尊重普通劳动者,要让他们在就业、落户等方面受到平等对待。  @雨点叮咚:转变观念,职业教育才会成为成才的热门选择。国外的教育模式是研究学术型和技术技能型教育的无缝结合,我们不妨借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