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科技人物|欧阳晓平:科学家的诗意人生

2023-07-27   科普青岛   阅读量:1881

说明: 图片

欧阳晓平

    1961年生,湖南宁远人。1983年毕业于零陵师专物理专业,1986年-1989年攻读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攻读实验核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2002年在复旦大学攻读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师从霍裕昆教授。2004年11月进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科学与技术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他坚守脉冲中子诊断技术研究30余载,主持成功研制了18种先进的脉冲辐射探测器系统,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中子诊断探测体系。

    他研制的无源介质快中子探测系统,填补了我国同类中子探测系统的空白,这一系统在国防应用中,解决了一系列测试诊断难题。

    他参与完成了多项核爆炸射线物理诊断,提出的光学测量和电流型技术方法,提高了电流型脉冲计数测量的精度。

    1995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和首届“陕西青年科技奖”,1996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并首批入选“百千万工程”一二层次,1998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实用工程奖),并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4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5年,获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2010年获全国发明创业特等奖并被授予“当代发明家”称号,2012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春风拂面,春光煦煦。记者来到湘潭大学,见到了酷爱读诗、具有诗人气质的欧阳晓平。他的办公室书桌上,与一堆专业书摞放在一块的,就有一本《顾城诗全集》。

    欧阳晓平从小爱看书。在零陵师专(现湖南科技学院)求学时,经常看书到深夜十一二点钟。毕业时,光是掏钱买的专业书,就装了几麻袋。

    谈到诗,欧阳晓平说是受妻子的影响。“我妻子是学文学的。我随手翻了翻她看的《泰戈尔诗集》,就爱上了诗。”他觉得,搞科研,能在这些长短句里得到共鸣。


    欧阳晓平从事脉冲中子的诊断和探测技术研究。捕捉和准确测量中子时间过程非常困难,因为不同能量中子有飞行时间弥散,源中子束一旦飞行一定距离,相互间就会被分离,时间过程特性就会畸变,想要测量核反应产生的中子时间谱简直不可能。

    夜深人静,月朗星稀。这样的夜晚,正是欧阳晓平思绪放飞的时刻。他推开窗户,在银白如霜的月色下,推想着新的实验过程和可能的科学结果,新的灵感在脑海中孕育……


    问题没有解决,就日思夜想,甚至做梦都想。1994年,在一趟从北京开往兰州的列车上,欧阳晓平在梦中突然“灵光”乍现,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醒来后,欣喜若狂的他立即将梦中的方法记录下来,随即付诸研究。经过半年的攻关,欧阳晓平做出了无源介质快中子探测系统,填补了中国在该类中子探测技术的空白;投入国防应用后,解决了一系列重要测试诊断难题。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有什么比这些诗句,更能描绘科研路上的酸甜苦辣呢?

“做科研应该像一头饥饿的老虎”


    致力于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是欧阳晓平的一贯坚持:“别人觉得做不了的,我特喜欢去尝试。成天琢磨,总有一天就被我琢磨出来。”


    欧阳晓平说:“如果用动物来比喻,做科研应该像一头饥饿的老虎,而不是衣食无忧的猪。猪三餐不愁,但没意思。老虎可能饿肚子,但吃到的都是想吃的猎物。”

    然而,“猎食”的过程是辛苦的。早上8点钟开始工作,晚上12点钟才结束。这只是普通的一天。实验正酣时,他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

    在脉冲辐射场诊断上的重大成就,让欧阳晓平声名鹊起。2013年他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更忙了。有人不理解,怎么不歇一歇?妻子也曾埋怨过他,怎么还是见不着人?


    他说:“科研水平提高了,想做的越来越多,能做的也越来越多。我总是兴奋,根本停不下来。”

    能提高30%动能的碳纤维活塞、在零下60摄氏度仍不罢工的电池、变甲醛为负氧离子的空气机、能除尘防瓦斯爆炸的煤矿雾化器……种种奇思妙想如同夜晚的繁星,在欧阳晓平的脑子里不停地闪烁。

说明: 图片

2月27日,湘潭大学校园画眉潭凉亭旁,欧阳晓平(左五)正在给学生答疑解惑

“毛主席嘱托过,我也要出点力”

    2014年,湘潭大学与中国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共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欧阳晓平担任首任院长。欧阳晓平来湘潭大学考察时,在毛主席塑像下驻足良久,决定出任。“毛主席嘱托过,我也要出点力。”他深情地说。

    规划学院发展,争取科研项目,带了12名硕士博士生,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欧阳晓平的这个院长做得扎实。一年中,近一半时间待在了湘潭大学,却连校园里的秀山、琴湖都找不着方向。他说:“学院的事太多,没有时间逛。”

    但对自己的学生,他却总有空。


    在欧阳晓平院士眼中,教学与科研并不冲突,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教育教学中,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思路,了解需求然后对症下药;在科研中,思维层面上有了新的研究思路,那么主要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欧阳晓平是首届材料与科学学院师昌绪班班主任,院士做班主任经过了学校与学院的精心考量。欧阳晓平走在科技前沿,与学生面对面,对学生视野的开阔与学术思想的培养都十分有益。

    几年来,2015级师昌绪班定期开展学习沙龙,邀请优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享课程学习、学科竞赛、科研创新、就业或留学经验等。这种思维训练的效果斐然,至今有创新实验项目的同学达19人,不少同学获得了国家级、省级的奖项。

    “刚下飞机,5名学生拿着科研上的问题来找他求教,他都一一解答、指导,没有丝毫倦意。”欧阳晓平的助理陈静告诉记者,欧阳晓平很关心学生的学业发展、生活规划。学生有了恋情,也很乐意与他分享。


    精神饱满、阳光开朗,是欧阳晓平给学生们的第一印象。“每个学期,欧阳老师都会给我们开班会,了解大家的学习生活情况;给我们讲授科学前沿、科研方法。”学生郭秦文说,“我深切感受到院士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我对老师那种勇于把振兴中华的重任扛在肩上的精神无比敬佩!”


    为不负毛主席“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嘱托,奖励科研成果突出、创新能力强的在读学生,欧阳晓平倡导设立并募集“伟人之托”奖助学金。他说:“学生是我们科研工作的接班人。我尽力帮助他们,就是助力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

说明: 图片

    2月27日,湘潭大学实验室,欧阳晓平(右三)带领学生进行大面积薄膜脉冲激光沉淀系统相关实验


    砥志研思、切磋琢磨,他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科研精神,致力于学术研究;以身为范、怜子心肠,在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输送人才。

把科学带回家的科学家


    欧阳晓平热爱科研,也热爱家庭。妻子和女儿,他时刻放在心里。

    女儿刚出生时,欧阳晓平高兴坏了。妻子奶水不足,他晚上爬起来煮奶。女儿半夜不睡觉,他就唱催眠曲,有时候一唱两三个小时。

    忙于工作,家里的事基本靠妻子。行走于各地,他总记挂着妻子。上个世纪90年代去北京培训,他花去近一年的工资,给妻子买了一件外套;去美国学习,他省下微薄的生活费,给妻子买下了一枚1000多美元的钻戒;过新年,他给妻子送了一双旅游鞋,附上小纸条:“我愿是一双鞋,陪你走到天涯海角,粉身碎骨也不怕。”

    在家里,欧阳晓平喜欢和妻子、女儿分享讨论自己的科研工作。“她们经常能提出我想不到的问题,是我的灵感源泉。”在他的影响下,教语文的妻子,能看懂深奥的核物理专业论文;女儿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从事跟父亲一样的科研工作。

    把科学带回家的科学家欧阳晓平,让一家人都成了“科学家”。

院士语录

    文学需要想象,科学更需要想象。诗表达了真善美,而科研创新就是很美的东西。如果用动物来比喻,做科研应该像一头饥饿的老虎,而不是衣食无忧的猪。猪三餐不愁,但没意思。老虎可能饿肚子,但吃到的都是想吃的猎物。

——欧阳晓平

    科学研究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而获得实质性的进步,科研的创新首先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掌握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由积累到实践明确核心问题,瞄准科技前沿,顺势而为,取得突破。

——欧阳晓平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热爱科学研究,所以整个身心都投入了进去。做学问应该像激光那样,方向性强、单色性好、能量集中、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直至完成。学无止境,如果你一名学生的身份去学习、交流,你就会学到更多东西。这让我进一步提升了对学术研究的敏感性和判断力,教会我从做传统科研转化为做学术研究,也使我从一个工程型科技工作者转化成一个学术型学者。潜心研究,甘坐10年冷板凳,这样才真正的有所建树。

——欧阳晓平

欧阳晓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核爆脉冲中子诊断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