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航空产业面临转型之痛 体制创新是关键

2011-06-08   央视网搜索   阅读量:20

虽然隐忧无处不在,虽然配套政策缺乏,但是,中国的改革从来都不是自上而下有了清晰的路线图才推进的,也不是自下而上被动进行的,不管是农村联产承包制的确立,还是深圳特区的成功实践,往往都是上层明确决心与方向,下面大胆创新尝试,在上下良性的相互推动与呼应中,最终完成成功的改革实践。中国航空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样离不开这一规律。  体制创新是关键  “我们一直很清楚,我们必须为国家提供活生生的案例”,西安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金乾生,多年从事开发区管理和航空产业研究工作,他非常清楚西安航空基地在现在中国航空产业发展关键时期的角色重任,“国家提供宏观决策,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微观做起来”。  陕西是我国航空第一大省,也是航空工业产业最密集的省份,其航空产业总资产和总产值均占到了全国的1/4强。其中西安阎良是著名的航空城,有中国的“西雅图”之称,这里聚集了中国最强大的航空研发生产能力和最雄厚的航空产业配套资源,中国最大的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唯一的承担飞机适航审订的飞行试验研究院、唯一的飞机强度试验基地都在这里,拥有发展航空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在西安阎良设立我国首个集航空产业研发、航空人才培养、航空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2010年6月,国务院批准将西安航空基地核心区升级为中国唯一以航空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6年的发展,该基地已经成为我国航空领域配套能力最强、产业链最完整的工业园区。可以说,在探索我国航空产业的创新发展上西安航空基地已经率先开始了破冰之旅。  “中国航空产业的问题,首先是体制层面的,其次才是技术层面的”,深有感触的金乾生一语道破了问题的实质。  金乾生认为,旧有的航空体系是制约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原有体制的弊端,航空基地刚一成立即确立了“市场导向,国际合作,体制创新,军民互动”的发展主导思想,把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到了战略高度:一方面,是打破原有体制的严格限制,加速推进军工研发制造力量向民用航空领域转移,让资源与要素流动起来;二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民营资本和社会产业资本向航空产业投入,参与航空产业分工。  全球最大的8万吨重型模锻液压机项目能够在西安航空基地生根开花,就鲜明地说明这一点。  释放无限潜能  重型模锻液压机是建造大型飞机所需必不可少的设备。目前,世界上拥有4万吨级以上模锻压机的国家只有美、俄、法3国,其中美国拥有4.5万吨级的2台,法国拥有6.5万吨级的1台,俄罗斯拥有7.5万吨级的2台。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世界大型客机市场上,空中客车公司所以能够后来居上,生产出A380客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在大型锻件生产上寻求到了俄罗斯的帮助,A380起落架的成型,就是在俄罗斯7.5万吨压力机上完成的。  我国8万吨重型模锻液压机由清华大学研究设计,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项目。以往关系国家战略的大型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国有独资,但本次模锻液压机项目建设前期即由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牵头,打破体制所限,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民营企业西安三角航空科技公司占50%的股份。清华大学主要提供项目的技术设计、服务、设备调试等方案和有关市场信息;国有企业中航工业红原航空锻铸工业公司利用自己雄厚的市场基础,参与完成该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并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西安三角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该项目前期主体单位,负责资金的筹措及项目的立项、实施等工作;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主要负责联合各合作方,组织、推动该项目的分步实施,提供规划用地和相关优惠政策与服务支持,同时吸收地方企业陕西省产业投资公司、陕西省高新技术投资公司直接投资,各方良好顺畅的合作,保证了这项填补我国大型锻压设备的空白、对整机制造起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在西安航空基地顺利降生。  实际上,体制机制,就如同环境中的空气,你每时每刻都与它在发生联系,一个好的体制环境,能够激发每个市场主体的发展潜力,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使全体受益。这样的例子在西安航空基地比比皆是。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张立同院士领衔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中心落户航空基地;航空航天新材料园、航空中小企业园的积极筹建;国内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顺利召开;包括航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航空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内的一批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等等,这一切不能不说体制创新起到了极大作用。(杨建军 记者聂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