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武警工程大学研制出强光爆震弹 可让人顿时失聪失明

2012-07-16   央视网搜索   阅读量:75

一伙“犯罪分子”携带枪支、器械,对沿街店铺实施抢劫。武警某中队奉命实施围捕并发射强光爆震弹。瞬间,爆炸物发出了高强度的噪音和强光,“犯罪分子”顿时失聪、失明,束手就擒。这是某部模拟反恐演习的一个镜头。   该强光爆震弹是武警工程大学诸多教研成果中的其中一个。近年来,该校着眼武警部队职能使命任务需要,紧跟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加大新装备产品的研发力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2006年以来,他们每年获得的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都在20项以上,年年都有执勤处突装备科研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反恐处突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仅以某西方国家一所著名军校为例,2004年,他们就开展非致命武器教学,并将非致命武器的战术运用融入到联合作战教学中,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武警工程大学敏锐地意识到,建设适应未来反恐处突需要的新型学科,是武警部队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大学办学时间短、学术及文化积淀不深,如何和世界接轨,适应反恐处突的新形势?大学党委不等不靠,统一认识,组织教研人员先后到美国、法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见学;聘请李德毅、徐更光两位院士担任客座教授,搞好顶层设计。对这一新型学科的发展方向、总体思路进行规划。他们通过撤、并、改、增,对原有学科优化重组,着手改造相关的传统学科,淘汰落后专业,构建起以非致命武器学科为基础的全军重点学科“军事装备学”学科群。紧跟军事科技发展趋势,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非致命武器专业教学,按照“大专业、多方向、高起点”的思路,加强了主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先后完成了《非致命武器》《武警技术装备》等9门主干课程建设。其中,《非致命武器与警用器材》是国内该领域的第一部教材,并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没有一流的人才支撑,再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设置都等于零。”学校秦友来政委如是说。为破解这一制约学科建设的短板,他们坚持用好现有的、培养未来的、引进急需的,实施了以“稳定、培养、引进”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工程。把优秀人才放在能够发挥潜力、释放能量的空间上。现任教研室正(副)主任中,28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以上占80%。他们打破行政编制界限,在全院范围内遴选了机械、材料、物理、计算机、化学等专业的6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员作为新型学科的研究生导师。同时,引进高端人才,先后从武警总部机关和部队聘请了7名熟悉武警部队装备的领导担任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从军地院校聘请了两名院士、博导担任兼职教授,强化导师队伍,提升办学层次。大学还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国内首座集武器性能检测、虚拟拆装、爆炸物探测、非致命武器虚拟仿真试验等22项功能于一体的实验中心。   学科队伍建设和教学体系建设的双轮驱动,组成一个动力十足的“动车组”。近年来,该校为部队培养了一批高层次非致命武器研究专业人才。研制成功的有关装备达4大类47种,在部队遂行处突反恐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助推现代化武警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