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郑和首提海权思想

2015-01-30   中国海军网   阅读量:194

郑和,明朝航海家、外交家。从明永乐三年(1405年)到明宣德八年(1433年),他率领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足迹遍及37个国家。大规模的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是什么促使郑和“敢为天下先”?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海洋勘测新丝路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金翔龙提出:世界顶尖航海家郑和首先提出海权思想,并付诸行动。《郑和航海图》堪称世界之最金翔龙介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在宋朝、元朝和明朝初达到顶峰,一度遍及各大洋,甚至抵达“新大陆”(美洲、澳洲、南极洲)。郑和下西洋自东海,经南海、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海岸,足迹遍及亚非37个国家,地域之广历史少有。在远航过程中,他统率的船队积累了大量航海经验,根据历次远航绘的详细海图,最早编制出世界航海史上首部航海图集《郑和航海图》。海图绘有沿线的城市以及海岸、岛、礁、滩、山脉等航海标志,记载了530多个中外地名,并明确标出了南沙群岛(万生石塘屿)、西沙群岛(石塘)和中沙群岛(石星石塘)。郑和船队传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航海事业,据英国人加文孟席斯14年的考证:郑和船队比1471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好望角到达印度洋时间早半个多世纪;到达麦哲伦海峡,比麦哲伦出生早60年;比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早87年;先于库克船长发现澳洲350年。15世纪,郑和在全球开创了大航海时代,同时使得中国的海权、海上贸易、航海技术、船舶制造、船队规模和实力达到了历史高峰。比马汉的《海权论》早500年郑和下西洋,真正被历史铭记的不是宣扬国威,而是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以及浓厚鲜明的海洋意识。世界未来的角逐将在海洋。具有远见卓识的郑和有强烈的海权意识,在劝谏明仁宗保留船队时曾进言疾呼:“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而马汉在近500年后的1890年才写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海权论》。在金翔龙看来,郑和在全球首先提出海权思想,并付诸实践。也正因为如此,位列世界顶尖航海家首位,郑和实至名归。海权是海洋活动中重要的概念。郑和的海权思想,对后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当今中国正在建设海洋强国,拥有大国最起码的海权意识意义重大。
金翔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底科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