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党100周年专题  >  李俊贤
李俊贤

李俊贤,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1928年4月,四川省眉山县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聚氨酯工业奠基者之一,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黎明院原院长。

国家的需要高于一切,为研制火箭和鱼雷推进剂,李俊贤在艰苦的西北环境中默默付出几十年;他具有超前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开创国内聚氨酯产业,打破垄断引领军民融合转型;他一辈子勤俭节约,却在90岁高龄时捐赠毕生积蓄设立青年创新基金,被誉为“国家腾飞的助推剂”、“国家精神的造就者”。

2011年3月、2018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先后两次发文,统一部署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对李俊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

他是一名科学家,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用一流的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火箭、鱼雷、卫星等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他是一名老党员,62年的党龄,62年的无私奉献,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祖国深沉的爱!

他是一名90岁的老人,不忘科技报国,续写“创新”传奇,耄耋之年捐赠省吃俭用积蓄的300万元,支持科研创新!

他就是我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我国聚氨酯奠基者之一、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洛阳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下称“黎明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贤。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从国家需求出发,这是第一位的。”面对记者采访,李俊贤语气坚定。

李俊贤1928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一个农民家庭,1950年毕业于乐山市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化工专业。他的青年时代正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起步阶段,在每一次重大科研方向的选择上,他都能急国家之所需,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科技工作者的高尚情怀。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决定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安排了“两弹一星”及其推进剂的研制任务。火箭推进剂就是火箭燃料,其质量占火箭的90%左右,占卫星的85%左右。火箭要发射卫星上天,推进剂必须先行。1966年,李俊贤从北京化工研究院赶赴大西北的青海。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硬是在一个偏僻山沟里的化肥厂旧址上建起化工厂,开始航天推进剂的研制工作。1968年2月,由他主持研制的用于人造卫星发射的高性能化学推进剂——偏二甲肼终于诞生了,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贤的团队研制的偏二甲肼。李俊贤和课题组对推进剂研究方向的正确选择,保证了我国卫星的顺利上天。后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及多种型号导弹发射和“神舟”系列飞船升空,使用的也是偏二甲肼。直到今天,它在国内仍是重要推进剂品种。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海军服役的某型热动力鱼雷以煤油、压缩空气为推进剂,技术指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研制新鱼雷推进剂的过程中,李俊贤和使用部门发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应该研发难度较小的硝酸异丙酯燃料,可以保证新型鱼雷的交货期,但李俊贤认为796燃料才是未来的方向,使用这种燃料的鱼雷在航速上比使用硝酸异丙酯的快一倍以上。

李俊贤果断提出:“要搞就搞世界一流的!要相信科学,更要相信我们的实力!”他还表示:“如果延误工期,我负责!”

他的意见被相关部门采纳,并按预定时间提供了鱼雷研制所需的796燃料,为国家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也把先进鱼雷研制的时间表提前了3年。

继偏二甲肼、796燃料后,李俊贤领导黎明院又先后完成了主要用于卫星和飞船增速入轨的一甲肼,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升空使用的高氯酸铵固体氧化剂等一系列高难度科研项目。

“作为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理解自己肩上沉重的担子,努力工作,创新不止,造福国家。”李俊贤说。

今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李俊贤参加大会,并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总书记讲话鼓舞人心,有句话‘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让我印象深刻,更加坚定我们永攀科技高峰的决心。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李俊贤激动地说。

尖端科技必有尖端水平的领军人物,领军人物必有超人的付出和奉献,超人的奉献必有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必定会造就伟大的事业。

作为九旬老人,李俊贤至今还习惯每天早上到办公室转转。车间同事李守业感动地说:“李俊贤加班加点干工作时间,超过常人20多年的法定工作时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李俊贤在聚氨酯研究中处于领导、指导地位,有的很关键的问题是由他解决的,但在成果申报署名上,他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勾掉。他说:“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功劳是大家的。”

李俊贤生活十分简朴,家里那辆1953年的飞鸽牌自行车,他从北京带到青海,又从青海带到洛阳。黎明院要给他配专车,也被他拒绝。他说:“工作需要用车,我会向组织申请,生活中哪能用公车办事?坐公交出行就很好。”

他生活上抠门,却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培养人才上非常大方。

2018年年初,刚刚过完90岁生日的李俊贤偕同夫人丁大云,以两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黎明院党委写信,提出捐赠500万元支持黎明院博士科研创新、帮扶公司离退休困难职工。该院党委经过综合考虑,决定接受李俊贤夫妇300万元捐赠。

李俊贤捐赠消息发布后,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部长郭哲发帖点赞:“贡献,捐献,奉献,构成了李俊贤院士和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人生的关键词。科学家和所有有志于科学探索的人,离不开科学精神!谨记奉献的人生观,构成了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基石!”

院士视频
《大美青海》 20180626 李俊贤院士的家国情怀
[青海新闻联播]李俊贤院士的家国情怀(下)
[青海新闻联播]李俊贤院士的家国情怀(上)[超清版]
[河南新闻联播]九旬院士李俊贤 捐300万元为创新
[朝闻天下]誓言无声·李俊贤院士 做国家腾飞的“推进剂”
李俊贤:舍尽人间烟火,只见山河远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