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兰/摄)
8月2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陈左宁,受邀来无锡参加2017年无锡市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会议间隙,记者就物联网发展相关内容,专访了陈左宁院士。
物联网已进入“一体化”产业生态布局阶段
陈左宁介绍说,物联网发展从前几年一些点的应用,进入到了目前的“一体化”产业生态布局阶段,已经到了产业爆发的初期,或者说是战略性机遇的前奏期。
说到无锡物联网的发展,陈左宁认为,近两年无锡在感知传感器、芯片、装备这块的产业发展得很好,还有就是物联网的应用做得比较好。“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对环境的监控,利用传感网的技术对太湖进行治理,做得是很不错的,这次在无锡参观了一些成果展,发现不少跟环境有关的物联网的一些基础设备和研发,都在无锡有布局。”陈左宁介绍说。
陈左宁表示,随着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无锡物博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而对于即将在无锡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陈左宁也给出了寄语:“希望无锡能掌握核心技术,打造安全、可控的物联网产业。”
一体化考虑物联网安全
陈左宁一直关注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问题。“习总书记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个网络自然包括要连接万物的物联网。互联网安全更多的是强调信息安全和控制安全,而物联网安全的影响则更深、更广。”
陈左宁表示,在物联网蓬勃发展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物联网本身面临的安全威胁,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成指数级增长的,除了要应对传统IP 网络已知的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大量自身独有的安全问题。其中感知层面,由于物联网中大量物理终端、信息传感终端的接入,使RFID 层面的物理设备受到的攻击和安全威胁大大增加。网络层面,物联网由因特网、无线传感网、移动通讯网、工业互联网等专网构成,是一个异构网络,这些网络都存在自身的安全弱点,在组合成互联互通的异构网络后,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平台层面,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后,需要在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处理,物联网平台本身由于云的形态,人、机、物的形态多样化,本身也存在安全问题。应用层面,物联网应用已经渗入到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用形态和应用模式也很多,引入的信息也很多,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威胁。
针对物联网目前面临的众多安全问题,陈左宁举了几个例子:2015年年底,乌克兰发生电网被黑客攻击事件,导致大面积地区长时间停电;今年6月,央视曝光目前智能城市的家庭摄像头存在重大隐私泄露问题,只要将破解的IP地址输入播放软件,就可以实时偷窥和监视家庭内部情况;车联网方面,目前一辆汽车约有上百块ARM 的芯片,未来随着智能驾驶的普及,汽车内的芯片数量会大幅增长,这会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
“因此,越来越多的安全专家指出,安全将成为影响物联网规模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陈左宁总结道:物联网由于人、机、物等多种形态的融入,所带来的安全问题要远大于单纯因特网时代的安全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因此,在物联网“一体化”产业布局阶段,陈左宁表示,要将物联网安全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思考,要从核心技术、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考虑。
物联网核心技术要自主可控
陈左宁介绍说,目前我国的物联网相关核心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物联网涉及到的一些核心器件如传感器件、控制器件等产品,尽管这两年有很大的进步,但基本属于中低端产品。“中高端我们并不掌控,市场占有率更低。”此外,她表示,平台软件方面我们国家真正能够把控的核心技术,特别是软件生态也很少,这也是我国在发展物联网产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弱点。
“要做好物联网产业,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产业生态、安全体系一定要做到自主可控。”陈左宁强调说,“若不能把这些掌握在手里,而是依赖和受控于别人,那么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会很脆弱。”同时,“核心技术”也包括标准以及知识产权、专利等。陈左宁还介绍说,针对这些核心技术,国家在科技重大专项里都有部署,也都有重点布局。
“神威·太湖之光”为物联网发展提供计算支撑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是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超级计算机。今年6月19日,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正式出炉,中国“神威·太湖之光”夺得冠军。陈左宁介绍,目前“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涉及了天气气候、航空航天、海洋环境、新药创制、生物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20个应用领域,上百个科研课题。
陈左宁介绍说,“神威·太湖之光”有几十个用到整机的应用,需要非常强的计算能力。与物联网相关的比如气候气象处理、海洋数据处理,物联网本身各种传感器和各种终端,采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都需要数据中心这样的大的处理能力。这些通过大量传感器收集的数据,都能够在“神威·太湖之光”上进行加工处理。
陈左宁表示,物联网的出现带来了新的业态、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支撑,新技术中就有计算技术。物联网的出现实际上是带来了新的计算形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物联网有大量的传感器,也就是数据获取的物理节点,直接的结果就是,大量的数据依托物联网的网络能采集到,这些数据本身需要加工处理分析,这样就需要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高性能计算机可以针对这种数据密集型和海量数据处理提供支持。
物联网带来的另外一种计算形态叫做边缘计算。因为物联网本身大量的物理节点需要实时的处理业务,敏捷的互联,这就需要物理节点上具备快速的数据处理以及网络的连接能力,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加入,智能节点更需要这样的数据处理能力,这样的计算叫做边缘计算,也叫作靠近物理节点的计算。
也就是说真正物联网带来的是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结合,是一种互补,共同支撑物联网的新的业态和应用。计算本身需要的核心支撑就是计算芯片,要求算得快,“智能”加入以后,还需要一些很聪明的智能计算,这样的芯片无论是超级计算机还是边缘计算都需要。“所以这一类中高端芯片是我们需要重点发力的地方,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陈左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