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实验室

2008-09-26   央广网搜索   阅读量:48

ampnbsp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立,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对国内外开放。它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997年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项海帆教授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谢礼立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的桥梁与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豪教授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实验室以土木工程结构抗震与抗风为主要研究对象,瞄准国际前沿,跟踪研究热点,重视基础研究,提高对灾害机理的认识,建立结构抗震与抗风理论和设计方法,为减轻灾害提供合理和有效措施,为重大工程建设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结构抗震与结构风工程应用基础研究。其中包括:地震工程力学的基础研究、地震工程的应用研究及振动台模拟试验技术研究、建筑空气动力学及气动弹性现象的基础研究、风工程的应用研究及风洞试验技术研究等。实验室坚持基础研究和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地震地面运动规律,地震小区划、危险性分析及震害预测,各种结构构件的抗震动力性能和各类结构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振动台模拟和伪动力试验技术,结构减震,隔震及振动控制研究等。近地风特征及大气边界层的风洞模拟;大跨桥梁、高耸塔桅结构及高层建筑等抗风性能和风载识别等。多年以来共承担了科研项目57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250余项。承担和完成了国内大多数大跨公路桥梁(如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江阴大桥虎门大桥、南京长江二桥、润扬大桥、卢浦大桥等)的抗风与抗震研究以及许多高层、高耸与大跨空间结构的抗震研究。目前由实验室主任项海帆院士和哈尔滨建筑大学王光远院士为首席专家,承担了“九五”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体系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研究”,国内共有16所高校与科研院所参加,资助经费达910万。多年来,实验室共获得国家级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9项。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南浦大桥工程”;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大跨桥梁风致振动及控制理论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新型空间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动力研究”;获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广东虎门大桥工程先进技术研究”;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桥梁抗震研究”。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5人,其中工程院院士2名,高级职称31人,国家级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硕士学位的3人。实验室依托同济大学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和桥梁工程三个国家重点学科点和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和防护工程及固体力学五个博士点和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集中了同济大学在土木工程防灾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实验室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中有四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有四人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特聘教授,建立了坚强的学术核心队伍和学术梯队。多年来,已培养毕业硕士生235名,博士生129名,博士后34名。目前,在读硕士生92名、博士生9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7名。实验室积极开拓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领域,现已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实验室自成立以来由教育部及同济大学资助的开放课题基金项目共设了52项,接受了40余名客座教授,并有10多名访问学者正在实验室参与防风课题方面的研究。实验室下设三个试验室。振动台试验室拥有4m×4m台面MTS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具有三向六自由度能再现波形的控制系统和96通道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台面最大承载能力25吨。风洞试验室拥有三座大、中、小配套的大气边界层风洞群,可进行桥梁、高层高耸结构、汽车模型等风洞试验,其中TJ-3风洞试验段尺寸为15m×2m×14m,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边界层风洞,其规模居世界同类型风洞第二位,可进行跨度超过2000m的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TJ-2风洞现已改建成为兼做汽车模型空气动力学实验的多功能风洞,是我国第一座汽车模型试验风洞。地面运动观测室拥有各类强地震观测仪器,是我国高校中唯一开展强震观测研究的试验室。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邮政编码:200092电话:021-65982398实验室主任:项海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