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9月16日(记者 万丽娜 通讯员 徐墨客)求是广场一角,钱学森雕像凝思已久,可曾为那个令他无法释怀的问题找到答案?2015年已是“钱学森之问”提出的第十个年头,明媚的北京蓝似乎为筑梦空天的北航人带来了新的灵感:北航高等工程学院在送走第九批本科毕业生后悄然转身,被正式确立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荣誉学院(Honors College of Beihang University)——这是北航为“钱学森之问”交出的新的答卷。十年探索,建树品牌,确立高等工程学院为北航荣誉学院2015年6月,浅夏初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前,四十余张年轻的脸庞迎向和煦的阳光,清脆的快门声将毕业的喜悦刹那凝驻。这一刻,北航高等工程学院的印记已经深深铭刻在他们心上,新的人生序幕即将在他们面前徐徐开启。贾瑶光的笑容恬静而坚定。从本科综合成绩学院排名第一到收到哈佛大学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以非凡的努力将理想逐步转变为现实。身材高挑的张晓敏在人丛中格外显眼,她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获得“微软小学者”称号,将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拥有十二年模拟飞行经历的冷雨晨得到普渡大学的青睐,离实现航空工程师的梦想又近一步。以计算机学院第一名入选高工的朱广翔被保送至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攻读计算生物学博士。以航空学院第一名入选高工的向为修完计算机、数学和经济学三个学位,即将攻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硕士……不远处求是广场一角,钱学森雕像凝思已久,可曾为那个令他无法释怀的问题找到答案?2015年已是“钱学森之问”提出的第十个年头,明媚的北京蓝似乎为筑梦空天的北航人带来了新的灵感:北航高等工程学院在送走第九批本科毕业生后悄然转身,被正式确立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荣誉学院(Honors College of Beihang University)——这是北航为“钱学森之问”交出的新的答卷。“北航要搭建荣誉教育平台,统筹设计理科和理工交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框架,整合人才培养存量优势,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构建荣誉课程群和荣誉师资队伍,实现教育优质资源的集中投放和开放共享,推行荣誉教育制度,发挥荣誉激励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怀、国际化视野和一流竞争力的创造型人才和学术领军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副校长兼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院长张广军如是说。早在20世纪末,北航就通过分析国家发展战略认识到,国家发展急需的是能够担当领军、领导大任的高端人才(北航谓之“两领人才”),而且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科技领域的高端人才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培养。成立高等工程学院,正是北航为满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两领人才”需求而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当时,全国开展工科最高层次的“塔尖人才”培养的高校寥若晨星。十余年后的今天,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学校依托教育部“珠峰计划”,借鉴国际先进育人理念,整合全校优势教育资源,进一步确立高等工程学院为北航荣誉学院。通过为更多优秀学生提供高水平荣誉教育、全方位成长支持和个性化发展服务,实现人才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同步攀升,实质性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通过科学规划理工科基础教育的知识框架和课程体系,促进先进人才培养理念的有效辐射,推动北航拔尖学术人才培养整体实现新的突破。依托优势,铸就荣誉,定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改革难度显著增长。依托学校意志,对人才培养进行顶层规划和重新设计,成为在高速发展变革之中占据主动、有所作为的必然选择。十余年间,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等一系列显著影响。而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参考国内大学先进经验、分析国家人才培养政策成为了应对教育变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从国际精英教育发展趋势看,美国大学普遍采用荣誉教育作为专门的精英人才教育模式。排在世界前一百名的大学中,除了一些教育资源充沛而学生规模小的顶尖私立大学外,40%以上大学,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杜克大学、华盛顿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均设有明确的荣誉制度,实现专门为优秀拔尖的、具有高水平、高能力的本科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从国内精英人才培养现状看,高等教育中对培养精英人才的探索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即现萌芽,至2000年后更呈厚积薄发之势,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工程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院、清华大学清华学堂等相继崛起,随着国家的人才战略进一步明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大势所趋。从国家对精英人才培养导向看,自1991年在重点大学试点建立 “高等理科教育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至2009年教育部联合中组部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上,国家并没有改变对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决心。北航人认为,做好精英教育须满足至少三个条件:一是选对道路。开展精英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育资源,在资源有限的发展中阶段,依托荣誉制度集中优质资源定点投放往往是必由之路。二是依托优势。国内各大学精英教育虽然做法不尽相同,但基本都是依托其强大的学科优势培养相关领域的拔尖人才。三是瞄准方向。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有助于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符合国家意志。“顺应改革浪潮,植根发展沃土,荣誉学院将是北航未来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基地、理科基础教育规划研究基地,也是教育部‘珠峰计划’承载学院。”北航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常务副院长马齐爽教授在谈到学院定位时说。作为北航未来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基地,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将全面实施本科精英教育,培养具有深厚基础和学科交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切实深化本科教育改革,辐射先进教育思想和优秀教育经验;加速培育教育资源,提升全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塑造学院文化,形成良好示范作用和品牌口碑。作为北航理科基础教育规划研究基地,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将深入开展教育研究,为北航实施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明确提出规划方案,设计北航理科基础教育体系框架;实时跟踪国际趋势,吸纳世界一流大学先进教育经验;全面分析人才特征,确立优秀理科人才的通用培养标准。作为北航教育部“珠峰计划”承载学院,学校将原来支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高等工程学院、华罗庚班和计算机试验班等相对分散的培养单位进行重新规划,全面继承试验班原有的教育目标,有机融合优质教育力量,使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成为北航执行教育部“珠峰计划”的实际承载学院。强化基础,突出个性,推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每周四下午2点,北京大学基础物理教学名师舒幼生教授都会准时出现在北航沙河校区五号教学楼101教室,为高等工程学院的学生破解物理学的奥妙。走上二楼阶梯,巴黎十一大学特级教授贝黑叶正滔滔不绝地为华罗庚班的学生讲解《概率论》。二十公里外的北航学院路校区,微软亚洲研究院邹欣研究员以全新的方式为计算机试验班讲授现代程序设计课程,教室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旁听者……如今,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汇聚成为北航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强大力量。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本科培养学制为四年。开学前一周开设暑期预备学校,对新生进行导学,学科带头人进行专业介绍,为后续渐进式专业分流做好铺垫。第一年,全体学生统一进行高水平理科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第一年暑期作为第三学期开办暑期学校(不低于6周),学生进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和训练,强化知识和能力储备,为全面开始专业学习提供支持。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统一开设的理科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均为经过单独设计、按照基础学科拔尖学术人才培养要求量身定做的荣誉课程,由学院聘任的高水平师资,按照小班化规模讲授。其中,强化数理基础和个性化培养是北航在多年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中总结的重要经验,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迅速介入项目并开展深入研究,已成为数理基础扎实的北航高等工程学院学生独树一帜的身份标识:向为同学在计算机学院体系结构研究所、北航国际交叉研究院复杂网络组先后担任主要研究员,负责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在计算机网络与通讯领域顶级会议INFOCOM发表论文一篇;贾瑶光同学在张军院士所领导的重点实验室独立承担研究项目,在运筹学和航空管理领域崭露头角;张晓敏同学已在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从第二年开始,学生根据能力和意愿进行专业选择,部分学生经过遴选进入数学(华罗庚数学试验班)、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专业,实施相对独立的培养方案;其他学生选择各类工科专业,实施全新设计的、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确定专业方向后将从全校优秀专家、学者中选择专业导师,在其直接指导下完成后续专业学习和实践。午后阳光照射下,中关村丹棱街显得格外耀眼。微软亚洲研究院一个窗边的工位上,夏乔林正在从容地调试刚写好的程序。三个月后她将进入北京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两年多前,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转入计算机专业还仅是她的一个冲动的念头。是学院的大力支持令她扫除了惶惑,导师的悉心指点为她引领了方向,这位年轻女孩迅速成长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新生研究力量。同样,已经保送到北航计算机学院攻读研究生的黄新越,则正忙着与友人创业,两年前才从电子信息与工程专业转入计算机专业的她,已经迅速地完成了从学子到创新创业身份的转变。“数理不仅是技术的基点,而且是倍增器,基础高一分,技术创新可能高十分。凡是重大创新无不是在数理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尤其是原始创新;我们不给学生设天花板,学生有多高的需求就提供多高的教育平台;不设围墙,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开放的培养环境。”北航原副校长郑志明教授,在谈到强化学生数理基础和个性化培养时深有感触。国际合作,书院育人,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度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依托校、院两级国际化平台,实施国际游学经历计划,鼓励并组织部分学生分批、分类赴国际一流大学交流学习,为学生国际化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学院既通过开设部分双语课程,聘请国际师资授课等方式将国际化教育资源“引进来”,又提倡学生“走出去”,鼓励每名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有出国(境)交流经历,为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提供国际一流大学一年以上学习机会。“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到世界顶尖大学参与课程学习和项目研究,海外游学‘远航计划’将作为荣誉教育的重要延伸和有益补充,为学生获得广博的阅历和更高的视野提供平台和机会。”张广军院士在谈到学生海外游学经历时表示。北航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开展国际化教育有着良好的基础。学院自2007年起每年组织暑期香港学术交流团、暑期英国高校学术交流团,高年级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比例达到50%以上,本科毕业赴国(境)外深造比例接近30%;2014年来自美国罗斯霍曼理工学院的访问学者为本科生开设四门全英文选修课程;2013年华罗庚班全体31名学生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为期47天的暑期学校,师生深入交流,获益颇丰;2014年,北航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正式签署“BUAA-TAMU数学专业本科生快车道”协议,每年选拔8至10名四年级华罗庚班学生赴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交换学习一年,完成该校数学系研究生的部分课程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依托独特书院环境,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培育和人格塑造。近年来,学院依其独特办学模式而自成书院,以“汇融”为名,取“汇集英才、融通学问”之意。实际办学中,书院与学院紧密耦合、双位一体,秉承“博而有要、雅而有节、敏而有蕴、卓而有徒、果而有畏”的育人理念,通过双导师制、四化育人(思想思辨自觉化、社会公益常态化、创新培养全程化、自我管理立体化)等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顺利成人、成才。正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粟傈,是一个用行动诠释理想的人,品学兼优的她是北航学雷锋典型、北京市五星志愿者、2013年度“最美北京人”。作为高工2011届毕业生,她自入学起便坚持无偿献血,探视和照料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的老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感悟生命的意义;怀着对社会感恩之心,她于2011年8月加入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独立运作专注于为流动儿童教育提供志愿教育机会的纯“草根”志愿者组织;作为绿化志愿者,她在内蒙锡林郭勒草原南浑善达克沙地深处沙漠中撒下了上万棵绿色的希望。“公益,大家都在路上,艰难,需要点滴积累,草根,可以是强大的力量。”粟傈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北航优秀学子的心声。“社会对90后一代的评价渐趋理性化,认为他们可教育、可引导、可培养,有能力承担建设未来社会的重担。认识问题解决了,方法问题就是关键。细心观察不难发现,80、90后是当今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他们愿意在社会公益中发现自身价值、获得满足和幸福。以此为教育抓手,倡导社会责任,激发青年学子身上的正能量,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北航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陈新书记在谈及书院教育时说。不懈求索,继往开来,再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成就大音希声而闻者众,桃李不言其芳自远。从高等工程学院到荣誉学院,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更是北航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品牌、新范式的不懈求索。十余年间,北航以高等工程学院为代表的教育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开创了扎实稳健、卓有成效的精英人才培养道路,培育了一批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能力突出、具备优秀发展潜质的人才,总结出一系列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经验,打造了北航高素质人才培养“第一品牌”,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高等工程学院历届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其中,选择在北航保研和直博比例超过60%,考取国内一流大学研究生比例超过5%,直接赴国际一流大学留学比例达到30%。坐落于中关村的泽普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由高等工程学院2007届校友韩铮、戴晓伟创立,他们的产品已在北美和澳洲售出近10万件,开启了他们的创业之梦良好开端;视线投向美国,2006届苏昊从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持续发声;同一年走出校园的还有从罗切斯特大学博士毕业的郭晓晨,她在里海大学担任教职;2008届的刘强推开著名常青藤盟校达特茅斯学院自己办公室的门,开始了一天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高等工程学院校友的足迹遍布全球,已经毕业的400余名毕业生中有近80人在北美深造、工作。2012届毕业生黄泽铧与北京大学学生组队参加“2010年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Freelancer动态交互系统”从85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摘得比赛最高奖项——特等奖,目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3届毕业生孙天瑞,13岁参加高考入选高工,本科期间酷爱无人机设计,作为“鸭嘴兽I号、II号”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参加中航工业杯无人机大赛、台湾无人机创意设计竞赛及论坛,2013年获首都“挑战杯”特等奖;华罗庚班2013届张翼、2014届郑擎擎的作品“Q空间上拟共形映照问题”,解决了著名科学家Essen-Janson-Peng-Xiao四人于2000年提出的关于“证明拟共形复合算子是否在Q空间上有界”这一国际公开问题,获得“挑战杯”数理类一等奖……十载探索结硕果,梦想编织荣光路。放眼未来,心无止、路无尽、行无疆,北航人将以全面推进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建设发展为新契机,为优秀学子提供个性化高端教育模式,量身打造最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全力为学生提供适应未来发展的源动力,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平台、新范式,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之路上,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原载《北航校报》2015年9月11日 第937期) 编辑: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