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5月20日,是“网络情人节”。520,这组由谐音编织的密码,在汉字的韵律中悄然生长为一首爱的变奏诗。
冯端,中国凝聚态物理领域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从与妻子陈廉方相识开始,为妻书写60余年情诗表达爱意。今天,走进他与妻子的爱情诗篇,见证一段横跨甲子的深情。
纸短情长,聊寄相思。透过淡黄色的信笺,能看到忠贞不渝、细水长流的爱情留下的印记。
今天这个爱情故事是关于诗歌的、是关于浪漫的,更是关于科学家的。
冯端写给陈廉方的情书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凝视着这生活斑驳的痕印,我们重温种种亲切的回忆,那一日眺望过的田野和湖山,仿佛和我们的生命交融在一起。不论是绚澜的秋色或严冬的白雪,还是春夏的绿茵作为写照的背景,都反覆地叙述着同一个故事:叙述着我们的幸福和爱情。”
你能想象写下这首诗的人,是一个标准的物理系理工男吗?
初遇?诗书为媒
冯端与陈廉方的故事,始于一场充满书香气息的相遇。1953年的秋天,当时陈廉方在南京三女中任教,经好友王业宁介绍与冯端认识。
冯端与陈廉方相识时的合影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身着深色上衣,戴着眼镜,温文尔雅。初见冯先生的模样,陈廉方记忆犹新。而“冯先生”也成为陈廉方往后余生对丈夫的独家爱称。相识之初,冯端便赠予陈廉方两本诗集《青铜骑士》和《夜歌和白天的歌》,这份诗书情缘让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
1955年,冯端和陈廉方结为夫妇。
在随后的岁月里,冯端与陈廉方以诗歌为媒,传递着彼此的爱意。每当冯端出差或不在妻子身边时,他常常会半夜披衣而起,给妻子作诗写信。这些情诗不仅表达了冯端对妻子的深深思念,更成为两人爱情的美好见证。
冯端给陈廉方的英文信件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相持?诗渡风雨
冯端与陈廉方的爱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二人也经历着重重考验。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两人都始终相互扶持、不离不弃。
陈廉方在冯端最困难的时刻给予了他无尽的支持与鼓励,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冯端把爱人的这份真情都埋藏在动人的诗句里。
冯端与夫人陈廉方合照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54年严冬,两人同游玄武湖,尽管那时的南京出现20世纪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的低温现象,二人执手踏雪仿佛隔绝了外界的严寒。陈廉方在回忆中笑说:“当年怎么就不觉得冷呢?”当时的冯端为二人的爱情写下这句诗:“休云后湖三尺雪,深情能融百丈冰。”
冯端与陈廉方一起携手,走过六十多个春秋。他们的爱情如同那首《钻石颂》所描绘的那样:“六十春秋恩爱笃,双双执手难关渡。而今白发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这份跨越时空的爱情,成为人们心中最美的传说。
周年?诗刻年轮
每年的4月1日是冯端与陈廉方的结婚纪念日,两人都会一同赏樱,若是赶上冯端出差在外,他也会算好日子写信寄出,确保夫人在4月1日的纪念日收到。
1985年,冯端与陈廉方结婚三十周年,冯端写下:“忆昔初会日,娟娟悦心意。始恨相见迟,姻缘从而缔。伉俪三十载,濡沫共相依。秋实继春华,晚霞犹靓丽。白首同偕老,恩爱岂容疑。”
1985年,冯端写给陈廉方的诗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89年的结婚纪念日,冯端写下“赠内之一”:“樱花如雪又一年,谁信往事已化烟。尚喜人间留春住,梦逐江南玉女边。”
1989年,冯端写给陈廉方的诗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90年的结婚纪念日,冯端在北京写了很多首诗,其中一首:“人海茫茫觅知音,欲寻佳丽结同心。甚喜卿卿具慧眼,能识璞玉藏纯晶。”
冯端的信一封封,一句句,情真意切。这些信都被陈廉方装入了一个红色小皮箱,珍贵保存。
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冯端始终保持着一个浪漫的习惯——为妻子写下情诗。这些带着墨香的文字,或记录生活琐事的温暖,或倾诉科研攻坚的心声,更饱含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
2020年,中国凝聚态物理领域泰斗冯端与世长辞,享年98岁。这位毕生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科学家,在宏观的情感宇宙里,同样谱写了一段震撼人心的传奇——自与妻子陈廉方相识起,他坚持书写情诗长达60余年,用浪漫笔触将爱意镌刻成永恒。
参考文献:
[1]冯端:穷理尽性皆为诗[N].中国科学报,2013-06-07 第6版.
[2]冯端:人生四境[N].光明日报,2015-07-30 10版.
[3]周末大家谈——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知 | 访冯端先生[OL].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2018-4-28.
[4]爱情最美的模样!这位97岁院士已为她写诗65年[N].新华社,2019-10-08.
[5]冯端院士去世——这位物理学泰斗留下了他的诗书与传说[OL].荔枝新闻,2020-12-16.
[6]照片里的回忆——怀念恩师冯端先生[J].物理,2023,52(5): 328-332.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