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报告厅化身
大型追星现场?
今天中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
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
“闪现”华科大
为学子作讲座
颜宁受邀为现场数百名师生作题为“从结构生物学到结构学——酷寻:以冷冻电镜探索未知世界”的报告。
“这是我离‘女神’最近的一次!”距离开讲还有半小时,现场已经座无虚席,许多学子或站在报告厅两侧走道里,或盘腿坐在演讲台下,展现了华科大学子浓厚的求知热情。端着一杯“美式”的颜宁在如潮的掌声中步入明德报告厅,“刚刚喝了咖啡,可能会说得有点快!”
从“视觉”这一提供信息最多的感官导入,颜宁介绍了“看到”对于科学研究的价值,尤其是对结构生物学而言,深入幽微的“看到”的重要性。“结构决定功能”,从钻石和石墨的分子结构的差异切入,她以生动的案例阐释了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及价值。“跨膜运输蛋白确实是最难的,我还是很想让我的科研成果写进教科书的,所以我就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颜宁以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和钠离子通道(Nav)的研究为例,阐释了结构生物学如何揭示疾病机理。她提到,解析这些蛋白的动态构象变化,不仅为糖尿病、疼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更推动了人类对生命本质探索的进程。
“冷冻电镜技术让‘不可能’成为可能。”颜宁介绍,传统X射线晶体学受限于蛋白结晶难题,而冷冻电镜突破性地实现了对膜蛋白等复杂结构的原子级观测。她将这项技术比作“分子摄像机”,可捕捉蛋白质动态工作的全过程。“华科大马上有冷冻电镜平台了,这是很好的工具,不管你是不是学结构生物学的,都可以去运用它。”
“躺平?我们身体里的生物分子可没有躺平过!”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颜宁妙语连珠,中英文术语自由切换,丝毫不影响同学们在这场科学的盛宴中“大快朵颐”。“你们的基础真好!”讲座中,颜宁多次用提问的方式和学子互动,当台下的华科大学子不约而同地迅速说出正确答案时,颜宁这样感叹。
“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好奇心、想象力、不设限。”在交流提问环节,当学子问到计算机与生物如何结合时,颜宁这样勉励学子勇敢踏上学科交叉的路。当被问及如何度过科研中那些痛苦的时刻时,颜宁表示,一方面痛苦可能来源于知识储备尚不到位,另一方面来看,未知的越多说明研究前景越广阔,“出成果的那一刻就是把好几年的痛苦换成了一瞬间的幸福,那一瞬间幸福的浓度会特别高。”针对AI在该领域的应用,颜宁分析了AI的潜力与局限性,“实验才是验证真理的最终标准”。
讲座结束后,颜宁与生命学院各年级中外班30余名学生代表展开深入座谈交流,她鼓励同学们培养科学思维,在生命科学领域勇敢探索。
本次讲座为我校“科学精神与实践”系列讲座第343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已开展20年,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以及国内外著名院士在内的300多位学术大师受邀作讲座,已发展成为具有华科大特色、在高教界和社会有一定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学术活动品牌。
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
来源 / 华科大新闻中心
学工部 生命学院 教师工作部
文字 / 汪伟颋 记者团 李祖仪
编辑 / 汪伟颋
校对 / 郭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