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3日讯(深州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魏薇)4月13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在国家会展中心4.2号馆隆重开幕。开场仪式上,多位在深圳工作的企业家、科学家现场分享了自己在深圳的创业逐梦的精彩故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分享了在深圳发展的感受。
今天站在黄浦江畔的上海,与各位共话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共谋青年人的成长,我感到十分的荣幸。作为一名在深圳扎根成长18年的科研工作者,此时我想用四个词来概括此刻的感受,那就是:感恩、见证、使命、呼唤。
感恩,深圳是我梦想启航的港湾。18年前的5月,我带着两个大行李箱从旧金山航班回到香港,从罗湖口岸到深圳,选择深圳作为事业的起点,至今我仍然记得那天我从罗湖口岸打了出租车,沿着滨海大道往蛇口走,车窗外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左侧就是美丽的深圳湾碧波荡漾,所以这座城市年轻、活力、包容,在那一时刻就深深打动我,出租车司机跟我说,我们这里每天都不一样,确实当时18年前的深圳正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书写着改革开放的奇迹,更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悄然构建全球顶尖的科技产业创新生态。
见证,大湾区核心引擎创新的硬核。今天的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肩负着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国家使命,这里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创新之城,大家知道用的微信,腾讯就是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从华强北成长成一个全球的互联网巨头,华为每个人用的手机就是在龙岗的坂田,可以说5G引领了全球,现在还有大疆无人机70%出口,会飞的相机覆盖全球,最新一波新能源汽车大家知道前两个月我刚去了一趟比亚迪,一年造400万辆车,世界第一,所以确实企业从实验室走向世界产业强大的印证,深圳的创新生态确实让每一个奇思妙想都能找到破土而出的沃土。深圳还是一座山海相拥的翡翠之城,深圳真的很漂亮。从莲花山的绿树到深圳湾的碧波,从盐田的云雾到大棚的浪花,湛蓝的海滩深圳真的有,而且很近,现在地铁也通去了。
这里是青春奔涌的梦想之城,深圳非常年轻。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给予年轻人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放手创新的底气,上一届中科院院士的甄选,有两位最年轻的院士都在深圳,包括颜宁,所以年轻的科学家在深圳可以主持国家重大的专项,可以拿到上千万的投资。深圳有句口号,就是来了就是深圳人,我对这句话感受最深,我是安徽人但是去了深圳就觉得自己是主人。大家从来不在意你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是对失败很大的宽容,对探索和创新最高的礼遇。
最后一条就是使命,与大湾区同频共振。我在中科院深圳神经院工作了18年,亲历了这座城市如何将创新基因转化为创新动能,从特区的先行示范,从科技荒漠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所以深圳始终以制度创新破解科研难题,转化难题,以产业迁移需求、迁移技术突破,政府担当服务员,企业争当合伙人,高校院所勇当开拓者。在这样的土壤上,我非常有幸和我的团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每项成果诞生不仅源于科研人员的坚守,更得益于深圳对于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的巨大投入,所以我也非常感恩深圳这片热土对我的培养,最后要呼唤青年朋友共赴星辰大海。
深圳现在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历史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突破的先锋者、产业的实干家、跨界融合的多面手,香港机场是一个大的国际机场,但是你要飞香港航班的时候经常发现航班上有一半的人其实都会去深圳。深圳独特的魅力在于它始终相信年轻人的力量,这里有春天的故事,这里也有对失败者的包容,有奋斗者共赢的公平。所以当你们走出校园,踏上职场的时候不妨来深圳、来深圳湾看日出,到南山科技园听听午夜的键盘声,感受大运中心的青春呐喊,这座城市会用开放、包容、高效告诉你:深圳真的没有天花板,只有属于奋斗者的星辰大海。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