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天大校长柴立元院士领衔开讲!金牌课程+1!

2025-04-13   天津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46

从“鸡蛋”到“小鸡”的孵化过程

是科学研究到中试阶段

到“母鸡”则是成果的

大规模工程转化推广阶段

这也是科研从0到1到2再到N的过程

……

4月11日

在天津大学全景教室内

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

以一堂

“从科学到工程的贯通式培养研究”课程

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感悟

也开启了一门

面向学校工程硕博士的全新通识课程

《工程素养与工程实践》

    该课程由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牵头联手打造,课程融合工程思维培养、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工程素养塑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全链条的工程育人体系,旨在培养具有系统性思维、跨学科能力、创新意识和伦理责任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

    开课仪式上,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关静对课程建设背景、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介绍,实践环节负责人谢辉、许春建、史再峰、张晋元、王与烨教授分别对实践形式、项目来源、企业参与情况及考核形式进行了介绍。

    齐二石教授以“工程认知与工程思维及应用”为题开启理论部分第一讲,后续实践环节则围绕各专业领域的产业“真问题”开展工程实践项目式教学,实现认知奠基、实践强化、素养提升螺旋式上升培养过程。

    课程汇聚了来自天津大学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医工融合、工程管理等领域的十余位教授,以及诸多行业领军企业总工总师、部分青年骨干教师,组建成了一支跨学科、跨院系、跨界的专兼职课程教学团队

    工程实践环节机械领域负责人谢辉教授现场发布了《基于大模型辅助设计的智慧校园自主环卫管控平台开发项目实践投标指南》:“项目采用招投标形式,同学们组建‘虚拟公司’,完成从购买标书到投标、评标、开发、交付、验收的全过程,”并根据项目考核成绩设置5万元奖励基金。谢辉教授表示,围绕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真问题,将在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探索人与大模型合作开发软件的新型开发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招投标全周期管理能力以及软件工程核心技能,打造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与组织模式。

    “《工程素养与工程实践》课程突出问题导向,将学生由外驱被动学习转变为以项目实践为牵引的内部驱动学习模式,通过理论到实践再到形成项目成果的全链条培养,实现学生由认知到实践再到素养的递进式提升,培养‘从未来到未来’的卓越工程人才。”课程负责人天津大学副校长李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该课程首轮试课于2025年春季学期面向167名工程硕博专项学生开放,秋季学期将面向全体工程硕博开放,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又一门金牌课程。

内容来源 / 天津大学新闻网记者 / 刘晓艳 杭航摄影 / 郭程

编辑 / 李婉嘉

审核 / 王鑫 梁绍楠 薛子易

柴立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冶金环境工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