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王赤在主楼201教室为北航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电磁波:探索宇宙奥秘的钥匙》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电磁兼容技术前沿》系列讲座的第三场,吸引了来自全校各院系的师生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王赤院士首先从空间的范畴讲起,系统回顾了从低空到浩瀚宇宙空间的不同区域划分及特点。院士还提及太阳系空间和恒星际空间。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方面,王院士着重介绍了空间科学、空间技术以及空间应用。同时,深入讲解了四种基本力。王院士特别指出,麦克斯韦方程堪称改变人类命运的最美公式,它成功推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王院士深入剖析了太空开展探测与研究的缘由。他着重指出,地球大气对电磁波段的阻挡以及大气湍流对高精度观测的限制,使得在地面进行一些科学观测面临诸多阻碍。而太空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多的可能性,其独特的环境和条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契机。
接下来,王院士带大家回顾历史。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赵九章先生敏锐地意识到人造卫星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提出人造卫星的研制方案,他于1958年率领中国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到苏联学习,没想到他们在那里待了好几十天,与卫星有关的技术却什么都没看到。回国后,他果断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之后,我国科学家们提出了全面规划人造卫星的建议书,这一具有前瞻性的规划为我国后续的太空探索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院士通过这些内容,为大家展示了太空探索从理念提出到付诸实践,再到不断突破发展的艰辛历程与无限前景,激励着在场听众投身到太空探索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