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尊师重道的传统源远流长。每一个时代都赋予了教师特殊的使命,新时代更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殷殷嘱托,要做好老师、做“大先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他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党委宣传部推出《大先生的科学课》系列微视频,聚焦国科大教师队伍中的“两院”院士、全国优秀教材编写者、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国科大“李佩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学科带头人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国科大躬耕教坛、潜心育人的科学家“大先生”风采。
本期,国科大官微推出《大先生的科学课》系列微视频第二季第三集,走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聆听这位“大先生”的科学课。
陆大道,1940年出生于安徽桐城,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科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他深耕经济地理学和国土开发、区域发展研究,对我国工业布局和工业地理学进行了全面梳理,为我国工业地理学的理论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耄耋之年的陆大道,依然活跃在学术和教学一线,坚持为年轻一代的地理学人传道授业解惑,他聚焦这一“不老”课题,继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陆大道在授课
“地理学要解决国家问题,
不能作为一个空洞的学问来学习”
在江淮之间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少年对周围村庄和城市的繁荣与冷清产生了深深的好奇。“为什么村庄有大有小?为什么有的村庄繁荣而有的却显得冷清?为何河流会形成湖泊并最终汇入长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这些分布?”这些疑问不仅塑造了他的职业方向,更引领他走上了探索国家发展的地理学之路。
这位少年,就是如今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学术和教学一线的陆大道院士。
陆大道的地理研究之路,始于他对家乡村庄大小的好奇,逐渐发展成为对国家发展的深切关怀。初中和高中时期,陆大道接触到了地图,他对地理现象的兴趣愈发浓厚,比如铁路、城市的布局以及河流的影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的求知欲,也塑造了他未来的职业方向。
“不论从国外到国内,还是从中国东部到西部、从北部到南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有的地方经济繁荣,有的则相对滞后。这种自然法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智慧?为何城市会有不同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这不仅是他小时候提出的问题,也是他在成年后致力于解答的研究课题。
在求学期间,陆大道的老师侯仁之先生和吴传钧先生在课堂上均强调地理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旨在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这一理念根植于陆大道的心中,让他意识到地理学不仅是理解世界的工具,更是服务社会、推动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成了他投身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动力。
陆大道
陆大道办公室的书架上,排列着60多个按年份地点标注的笔记本,随意打开一本,满篇整齐的小字,如同一个高倍镜头,可以聚焦到一片农田、一座矿山、一家企业,描绘了我国早期工业布局详情。这些记录累计超300万字,构成了陆大道宏观研究的坚实基础。
1984年,他基于近20年生产力布局研究,提出了“点-轴”理论与“T”字型空间战略。该理论主张利用沿海优势,建立开放型经济格局,设两个一级发展轴线和八个二级轴线,促进全国均衡发展。
陆大道强调以交通、能源、水资源及市场需求为基础,构建关键节点与发展轴线网络,加强联系形成经济带,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后来,该理论被写入国家国土总体规划,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撑。
相关研究成果展
“好的教学不仅在于传递知识,
更在于点燃学生内心的求知欲”
除了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外,陆大道同样重视人才培养工作。20世纪80年代起,他便在国科大授课。他非常注重教学质量,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确保内容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始终认为,好的教学不仅在于传递知识,更在于点燃学生内心的求知欲。
陆大道授课注重将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如在教授《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课程时,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住复杂的概念,他结合欧洲大国的历史、欧盟的成立等历史案例,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历史人物“站起来”。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未来全球格局演变的思考与关注。
2011年,因为一次意外脊椎损伤,陆大道第十一节胸椎以下瘫痪。之后,神经疼痛总是困扰着他,疼得睡不着的时候,他索性就拿起手机,写下对学科发展、国家政策的思考。
陆大道坚信“教学相长”,“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信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即便是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见解。
2020年,经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提名推荐,陆大道获国科大“李佩教学名师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教学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他长期以来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的褒奖。
除了脊柱损伤,最近两年,陆大道的植物神经也出现了紊乱。即使在20多度的气温下,他也要穿三件毛衣,再加上一件厚外套,才不觉得冷。
“只有专注工作的时候,我才能暂时忘了病痛。”尽管身体状况逐渐不如从前,但陆大道始终保持思想上的自由,不断思考新问题并寻找答案。这不仅丰富了地理学的理论体系,更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撑。
陆大道在授课
“我基本不相信有人会输在起跑线,
坚持比智商更重要”
面对当今社会的浮躁和迷茫,陆大道对青年人寄予厚望。他认为,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应该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每一位年轻人都有着无限可能,但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难免遇到迷茫与困惑。
对此,陆大道给出了诚挚的建议:“不要相信所谓‘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关键在于能否保持持久的努力。”他鼓励年轻人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志向,找到真正感兴趣且适合自己的领域,并为之不懈奋斗。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陆大道与学生交流
在陆大道看来,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耐心和毅力。“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不要急于求成,马拉松比赛中,最终的胜者往往并非起跑最快的那个,而是那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人。”
许多人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并不出色,但他们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显著成就。“要有耐心、恒心和决心,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坚持才能够达到自己人生的实现的高度。”陆大道说。
陆大道在经济地理与国土开发领域的深耕与卓越贡献,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更是学术与教育领域的双重引路人,通过悉心指导,培育了众多经济地理学的佼佼者。他的持之以恒与无私奉献,成为后来者科研道路上的灯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者在经济地理与国土开发领域继续探索。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国科大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王琦 孙露娜 王静
图片/国晓薇
视频/国晓薇
美编/徐慧中 何邦彦
责编/刘燕 林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