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于紫月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模式,是真正能够在国际医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学科,前景十分广阔,尤其在应对肿瘤、心脑血管等复杂疾病和提升诊疗效果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在2月23日召开的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学科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仝小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我曾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工作十几年,离开时攒了两个‘500张’。一个是疑难病会诊条,大概有500张;另一个是外科会诊条,也有500张左右。”仝小林回忆,普外科找中医会诊的情况尤其多。曾经有个肠梗阻的病人,历经数次复发、数次手术。后来普外科找到中医科室会诊,直言“想试试中医,如果再不行,病人就只能再上一次手术台了”。当时仝小林将中药量开得足足的,每隔一小时让病人服用一次,最终顺利解决问题,让病人“免挨一刀”。
“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仝小林告诉记者,肺移植手术的术前和术后,中医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特别是术后能让病人快速通气通便,早一步恢复体力,进而加快恢复进程。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的显著疗效更是有目共睹,与西医药合作从死亡线上拉回了无数生命。
在仝小林看来,中医学承载着我国医者数千年的智慧,西医学也沉淀了近两百年历史,与二者相比,仅70多“岁”的中西医结合模式虽在临床的某些优势学科中展现出了比纯中医、纯西医更大的优势,但它仍属于新兴学科之列,面临着三大核心命题:一是构建贯通中西的理论体系,二是建立国际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三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全行业要从强化顶层设计、聚焦原始创新、深化育人改革、强化示范引领等四个方面去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仝小林说。
据悉,2023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储备库和试点单位名单,正式启动了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以促进中医和西医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把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打造成为全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人才队伍培养中心、医疗模式推广中心,在区域乃至全国发挥中西医协同发展示范引领作用。如今已有62家医院被纳入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名单,其中不乏协和、湘雅、华西等我国西医学头部大型综合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在此前召开的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表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成效明显,带动中西医结合工作迈上新台阶。今后,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要聚焦提高临床疗效、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机制,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并固化、转化为长效机制,更好地推动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和中西医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