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下午,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专委会首席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在开放科学领域,互联网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AI4S将帮助更多人加入创新阵列。
开放科学并非简单地将原有科学成果开放,而是对原有科学体系的重新审视。谈及开放科学,王坚认为,开放科学不是简单地把科学开放出来,而是要考虑怎么做科学研究,怎么做交流。在开放科学领域,互联网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今,数据、计算和人工智能都无法脱离互联网。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将所有问题向前推进。人工智能简单来说是数据、模型和计算的结合,与互联网一样具有规模效应。
“非常感谢世界互联网大会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在这个背景下讨论这件事情。”王坚认为,现在开这样一个会,是恰逢其时。
开源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王坚提及,开源最初是指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 Code),在人工智能和数据时代,开源不能仅用Open Source Code表达,创新的特点应是Open Resource(开放资源)。“开源是对社会的贡献,是对全世界的贡献。”
会上,王坚就开放和范式的新变化发表自己的看法,其间,谈及DeepSeek对于开源概念的拓展,和开放资源对于科学技术领域的巨大价值。
“我自己也觉得,这次DeepSeek给大家的感受,给我在过去两年一直讲的开源一次非常好的验证。”王坚说。
他提及,DeepSeek基于MIT许可协议开源,当DeepSeek出来的时候,《自然》杂志在一个星期以内发表了五篇文章讲这件事情。其中有一篇,很认真地探讨了DeepSeek等对科学的研究有没有推动作用。
美国提出的STEM概念中,数学是科学、技术、工程的共同语言。王坚表示,人工智能时代,STEM演变为MAP,其中M是数学,A是AI,AI贯穿科学、技术、工程领域;P代表中国要为世界提供科学研究的公共产品,如教科书、网络课件等是公共产品,科学研究也需要公共产品支撑。当数学、人工智能与基础设施相结合,将形成面向全球的公共产品,促进科研资源公平分配,激发个人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开放资源整合,避免科技创新资源被少数人垄断。“所以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把这样一个技术用好,再也没有人可以把真正的科技创新资源放在一个非常小的圈子,这可能也是这件事情的意义以及它的价值所在。”
“我们处在一个开放资源创新的地方。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在中国,没有比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讲开放更加有道理,这真的非常重要。”王坚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