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穿着五块钱的背心,干着上亿元的大事”

2025-01-25   CCTV国家记忆   阅读量:16

有这样一位老人

他穿着背心在电脑前忙碌的画面

曾在网络上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位老人是谁?

许多人对他知之甚少

而他为国家奉献过太多

他领衔造出中国第一个环形激光器

填补了中国激光领域的7项空白

耄耋之年

仍然战斗在科研一线

他就是

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

原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被人们亲切称为“背心院士”的

高伯龙

1928年

高伯龙出生于广西省岑溪市

1947年

他报考清华大学物理系

立志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

毕业后

高伯龙决心在理论物理领域

干一番事业

而那时

刚刚成立的哈军工急需教师骨干

一纸调令

高伯龙成了哈军工的一名物理教师

彼时

高伯龙念念不忘的仍是理论物理研究

执教两年后

他报考中国科学院

高能物理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1970年

哈军工迁往长沙

后来更名为国防科技大学

南迁第二年

两张神秘的小纸片递到了国防科大

正是这两张小纸片

让高伯龙迎来人生中的重要转折

当时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这两张纸片来自钱学森

纸片上的内容堪称世界级“密码”

上面写着激光陀螺的大致原理

难度无异于

让一个从未见过火箭的人去设计火箭

激光陀螺又叫环形激光器

不把它掌握

就没有精确制导武器

面对国家和军队的迫切需要

高伯龙放弃理论物理研究工作

从零开始研制激光陀螺

这一年他47岁

图:高伯龙(左)在指导科研人员调试激光器

通过大量计算

高伯龙反推出激光陀螺的关键理论

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

就从理论上破译了钱学森“密码”

而闯过理论关后

还面临着工艺难题

其中最难攻破的是光学薄膜

当时国内顶尖镀膜机穿透率

最高达千分之一

而制造激光陀螺

 起步就要万分之一

没有纳米级光滑的石英玻璃

就自己打磨

没有高精度检测仪

就自己研制

没有现成软件

年过花甲的高伯龙就自学计算机程序语言

自己编写

……

终于在1994年

激光陀螺工程样机通过鉴定

其膜系设计由高伯龙一手完成

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德之后

第三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对工作精益求精的高伯龙

对生活却几乎没有要求

他的家中只有简单的几样家具

瓷杯是缺了口的

藤椅是变了形的

……

图:高伯龙生前衣物

夜以继日的工作

使高伯龙患上严重的哮喘和糖尿病

可即便这样

他仍放不下挚爱的事业

满头白发的他

仍常常穿着背心在电脑前埋头工作

 有网友评论:

高伯龙院士穿着五块钱的背心,

干着上亿元的大事。

 还有网友说:

这是真正的伟大。

2017年12月6日

高伯龙院士走了

他把自己全部的才智都奉献给了祖国

用近半个世纪的默默坚守

让激光陀螺走向战场

   成为真正的“武器之眼”!

    文章综合来源:“共青团中央”公众号、“央视军事”公众号

    编      审:赵   斌 姜   黎

    主      编:王依依

    编      辑:史佩仑 王亭雅

高伯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
激光物理,激光陀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