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 月 9 日,正值梁思成先生逝世53周年纪念,我们共同缅怀这位杰出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面对全新的发展环境,我们理应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梁思成先生的精神和教育理念,持续推动中国建筑事业的创新与进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应更加关注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栋梁是要有高度的,需要曾经越过重洋并俯瞰重洋;栋梁是要有强度的,需要研读艰深的文字,需要承受奔波的劳苦;栋梁是要有跨度的,需要以社会为己任,以教育为目标,而跨越历史研究、规划设计实践、遗产保护,以及一切面向健康子孙的关切……”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先生在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中的深情介绍。
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因经济、技术、政治及社会文化的差异,展现出各异的内容与形式,承载并传递着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水平。梁思成作为建筑界的栋梁,曾越洋求学,研读艰深文字,承受奔波劳苦,以社会为己任,跨越多个领域,将自我牺牲视为快乐之源。二十世纪前期,梁思成将西方现代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引入中国,开创中国现代建筑学体系,探寻城市与建筑复兴之路,为世界现代建筑史贡献非西方世界的探索篇章。
梁思成祖籍广东新会,梁启超之子,先后求学于清华、宾大与哈佛,回国后投身建筑事业,成为学科奠基者,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多职,并于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建筑教育的先驱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1928年9月,梁思成按照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模式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开启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建筑教育实践。1945年,他致信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建议成立建筑系,并主张采用包豪斯体系,“设计与实施并重,以养成富有创造力之实用人才”。1946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在他的努力下创办成立,1949年更名为“营建学系”。梁思成在《文汇报》上发表《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现称建筑工程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该草案基于广义的“体形环境”思想,将建筑学研究的领域在宏观上扩展到地区、城市、园林,从微观上深入到室内陈设与装饰艺术,首次将城市设计概念引入中国,显示出卓越的人文主义眼光。
建筑史学的一代宗师
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史学的一代宗师。由他主导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结合了现代田野考古、文献学和美术史的方法,确立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现代范式,并论证了中国建筑体系作为一个稳定、丰富而独特的营造体系,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梁思成与刘敦桢等人合作,对中国从南北朝到宋辽金元的大量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为早期中国古建筑遗构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撰写的《营造法式注释》对明清“营造则例”与唐宋“营造法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科学诠释。1932年,他完成的《清式营造则例》是中国第一部以现代科学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做法的著作,同年发表的《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是中国人首次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调查测绘古建筑并撰写的调查报告。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携手营造学社的成员自带行李,背负测量仪器,辗转跋涉于十五省两百余县,对两千多处古建筑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与测绘。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拂去历史的尘埃,精心丈量记录从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留存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其中赵县安济桥、五台山佛光寺大殿、蓟县独乐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等都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实物遗存。在梁思成与营造学社诸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铸就了中国建筑史的经典文献《中国建筑史》。其中,1937年梁思成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重大发现,有力地纠正了此前日本学者所秉持的“中国已无唐代木结构建筑”的错误论断,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极大地鼓舞了国人,让国人重拾对中国古建文化的信心与决心。
在抗日战争末期,梁思成担任“战区文物保存中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编制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以防中国的重要古迹误遭破坏;1949年初,他又主持编写《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供人民解放军作战及接管时保护文物使用。
建筑设计的杰出代表
梁思成先生的设计造诣令人钦佩,无论是纪念碑、教堂还是宿舍,其建筑设计始终贯穿着探寻中国现代建筑之路的主线。1947年在纽约,梁思成先生与其他九位国际著名建筑师齐聚一堂,共同讨论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方案,他担任设计顾问,将中国的建筑哲学引入世界性的建筑话语之中。1949年,他被聘为全国政协“国旗国徽初选委员会”顾问,组织清华大学营建系教师参加国徽方案设计竞选,其方案最终获选为实施方案。1950年他写信给彭真市长,详细阐述了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意见,并附上精美的插图,最终方案被委员会采纳,才有了如今这座庄严稳重、极具民族风格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同年梁思成先生与城市规划学家陈占祥合著《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提出首都行政中心与旧城分开发展的方案(后称“梁陈方案”),对于古城保护和新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思路。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思想的学者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先行者。
建筑学术的重要推动者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学术组织的主要创建者与建筑学术研究的重要推动者。1930年,他加入中国最早的近代建筑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次年任法式部主任。1951年至1953年,他参与创办了中国建筑学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55年,中国建筑学会获邀加入国际建筑师协会,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为国际所承认的学术组织。1954年,他参与创办新中国建筑学科的第一本学术刊物《建筑学报》并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建筑学报》蓬勃发展,如今已成为我国建筑类学术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期刊。
梁思成先生在建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不仅反映在其学术研究与实践成就上,更体现在其对中国建筑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对后来者的启迪。
作者 |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吴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