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到老属于党
苏步青(1902—2003),浙江温州平阳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1927 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 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1948 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计算几何学研究,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1986年获第三机械工业部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998 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55 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苏步青
矢志报祖国
苏步青自小喜欢读书,尤其重视文史学习。中学期间,老师教导他“要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要振兴科学,必须学好数学”,因此他的兴趣逐渐从文史转向数学,几年时间里做了几万道数学题。
1931年在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有大学准备聘请他做副教授,待遇十分优渥,但他坚持认为:“我是祖国送出来学习的,学成后,应该回去报效祖国。”求学期间,他始终以在日本取得崇高荣誉的第一个中国数学博士陈建功为榜样,与其约定学成后便回到祖国,创办世界一流的数学系,为中国培养一流的数学人才。1931年4月,苏步青回国,先后任浙江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浙江大学训导长。
苏步青先生当年发表的论文
随着日军轰炸杭州,战火阴霾迫近,1937年8月,浙江大学开始西迁。身为浙大数学系系主任的苏步青先生毅然选择跟大家一道挑着书箱、行李,跋山涉水躲避敌机轰炸,在庙宇或山洞内上课。一天,空袭警报响起,他和4名学生躲进一个山洞,他说:“这里就是我们的数学研究室,山洞虽小,但数学的天地是广阔的,大家要按照确定的研究方向读书、报告、讨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西迁办学时期,空袭警报频频拉响,每次苏步青先生总会带上一大包笔记和书,带领学生们躲进岩洞思考问题、研究功课,一待就是一整天,石板就是桌椅和教具。在陈、苏两位先生的带领下,浙大数学系的授课多用自编讲义,尤其强调板书的设计,在各位教师精心备课、反复演练之下,可以说是只要有块黑板就能开课,故而诞生了西迁途中“将黑板挂在胸前”坚持授课的佳话。在这段漂泊动荡的日子里,苏步青先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在授课讲义的基础上写就《微分几何》专著。正如他的女儿所说,父亲白天上课,晚上在桐油灯下备课和写论文到深夜,早上早起种地,还要抽空读诗写诗,他总是那么乐观、那么自信、那么坚定不移。在这样困苦的环境中,他带领数学系师生以坚韧的革命意志、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乐观的学术精神,攻克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多重难关,创造出了大量举世闻名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培育了科学事业飞跃发展的有生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苏步青
为党育人才
从1931年起,陈建功先生、苏步青先生开始在浙大高年级学生和助教中举办“数学研究”讨论班,他们或者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讨论当时国际上最为前沿的学术论文,那时称为“数学研究”课,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著名的数学讨论班制度。“数学研究”课程培养了师生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把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迅速推进到世界数学发展的前沿,对师生们的科研工作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挖掘和培养出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新一代领军人物。此后,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派声名鹊起,被称为“陈苏学派”“浙大学派”,在全球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极大地提升了当时中国数学学科的研究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苏步青先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出了以谷超豪先生等为代表的大批红色科学家和知名数学家。他的女儿曾说:“爸爸教书特认真,爱学生胜过爱自己。”西迁路上,他们全家吃盐巴蘸番薯,却省出50元生活费接济困难学生;时局动荡,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营救被捕的爱国进步学生;20世纪80年代,耄耋之年的他高挽裤管、脚踩凉鞋穿过积水至膝的校园准时参加数学讨论班。
对“名师出高徒”这个说法,他有两个全新的阐释。一个是“严师出高徒”,他律己极严,也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学生,始终坚信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没有“临时抱佛脚”,学术研究必须脚踏实地、全心投入、刻苦钻研方能见成效。他的严谨治学态度也体现出了其对学生深切的关爱,为青年数学家的成长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培养出了大量知名学者和顶尖人才。另一个则是“高徒捧名师”。面对优秀门生百花齐放的状况,虚怀若谷的他始终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倒是学生们出名了,把他捧出了名。他的得意门生谷超豪先生也曾说到,要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才能向老师“交账”。《光明日报》曾将这种能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的教育现象称为“苏步青效应”。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苏步青
铸就新辉煌
走进新时代,苏步青先生一直没有停下奋发进取的脚步。1956年,毛主席对他说:“我们欢迎数学,社会主义需要数学。”这进一步坚定了他以数理报国的理想信念,始终将自己的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于1959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以“此身到老属于党”的诗句表达了愿将后半生交给党安排的决心。他善于团结和带领知识分子投身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曾经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他致力于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带领党内外高层次人才参政议政。他牵头成立全国计算几何协作组,为国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高科技项目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并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人才。古稀之年的他带领青年教师、学生及江南造船厂的工人师傅爬上船头、走进车间,不舍昼夜地钻研文献,终于在船体数学放样研究中取得了创新突破,成功地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了船体放样中劳动强度大、精度差的问题,为国家解决了国外造船界都没能解决的难题,有效推进了新中国工业建设事业的发展,最终获得了全国科学家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传承先辈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在陈、苏两位先生伟大科学家精神的感召下,新时代的浙大数学“文军”,正秉持着“陈苏学派”学成报效祖国、勇攀科学高峰、育人薪火相传的精神,坚定地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 上,向着中国梦、数学梦的实现奋勇前进!
作者:李萌(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专业2016 届硕士研究生,现为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专职组织员)
编辑:王佳冰
审核:吴红 | 郑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