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高端访谈】加强科技战略供应链建设 引领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

2024-09-09   新华财经   阅读量:16

    作为“成思危全球奖”得主,杨善林在科技战略供应链领域研究颇深,创立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并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空天系统工程管理、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等多个交叉研究方向均有重大突破。

    新华财经北京9月9日电(王菁)近年来,从新科学发现到新技术发明,再到新产品研发工程和新产业形成的循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许多高技术复杂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之间的供求关系明显地表现出供应链特征。

    “科技战略供应链”,一个串联科技领域与经济领域的词汇应运而生。

    日前,新华财经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作为“成思危全球奖”得主,杨善林在科技战略供应链领域研究颇深。多年来,他带领研究团队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立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并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空天系统工程管理、能源与环境工程管理、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等多个交叉研究方向均有重大突破。

    把握应用与研究“互动发展” 推动供应链和高端复杂产品持续升级迭代

    据杨善林介绍,原始基础理论研究能够揭示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其研究成果对科技战略供应链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影响。

    目前来看,科技战略供应链具有三方面基本特征。首先,科技战略供应链往往是在潜在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工程构想拉动新理论创新、新技术发明和集成开发而形成和发展的。

    “这正如OpenAI与微软的供求关系,”杨善林举例称,从ChatGPT和GPT-4发布以来,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表现突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战略供应链的支撑。

    具体来看,注意力机制是AIGC热潮中的核心技术,但其核心思想则源于认知科学。1958年,Broadbent提出生物体的注意过滤器模型,他认为同一时间内只有新异的、较强的和具有生物意义的信息才易于被接受并记忆。2010年后,人们就逐步开始探索注意力机制在深度学习领域应用,2017年,Google提出了基于注意力的Transformer模型,开启了人工智能的大模型时代。

    2019年7月22日,微软宣布向OpenAl投资10亿美金,共同开发Microsoft Azure云平台的新技术,并在Azure上训练和运行Al模型。2020年,微软就发布了两者的合作成果,一台新型超级计算机,算力达全球前五位,提供了超大型Al模型训练和运行所需的架构。

    可以说,在OpenAl与微软的互动发展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微软投资前后角色的变化。在微软投资前,两者仍属于竞争关系。但当大语言模型展现出涌现特性后,微软和OpenAl开始有目的地构建各自的科技战略供应链。

    杨善林解释称,“一方面微软与英伟达合作,为OpenAl提供底层算力支持,另一方面微软又再次向OpenAl注资,在利益绑定后将GPT融入自身产品概念,从而促进了科技战略供应链的发展。”

    “转化一项技术成果,抢占一个产业制高点。”

    科技战略供应链另外两方面的特征则是:在相关科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技战略供应链中,各供给侧和各需求侧都是互相作用的;科技战略供应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吸纳新理论新技术,使得高端复杂产品和供应链自身不断地升级换代。

    “科技成果需要通过不断地应用,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原始初衷。”杨善林指出,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识别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可以说,科技应用与科技研究一直以来都在“互动发展”。

    此外,杨善林还提及了高端复杂产品与科技战略供应链的关系。“原创的高端复杂产品往往具有颠覆性,创造出具有颠覆性的高端复杂产品是建设经济强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经之路。”杨善林指出,高端复杂产品都是在科技战略供应链的支持下创造出来的,因此必须更新科技发展思路,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加强科技战略供应链建设。

    按主导企业组织科技战略供应链 引领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科技战略供应链带来的科学问题,则要从其形成机理与演化规律、要素空间与协同优化等方面展开。

    溯其本源,杨善林称,科技战略供应链是组织在自身意志和利益的驱使下逐步构建的,并随着需求的演变与科技的发展,供应链本身会产生较大变化,不断推动新科学新技术的融入和已有技术的成熟,每条科技战略供应链都会有自身的特色。

    “科技战略供应链作为一类战略供应链,它的形成和演进一定存在一些共性的机理和规律,而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科学问题。”杨善林指出,针对供应链形成与演化过程,未来可以继续从需求洞察、价值共创、交互进动、代际跃迁等方面开展研究。

    而科技战略供应链包含的要素很多,从上下游关系来看,有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等要素;再从供应链各环节的构成要素来看,至少有人才、资源、信息等要素。供应链的不同要素维度,构成了供应链的要素空间。因此,在要素空间内存在协同优化问题。

    杨善林表示,“在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转化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共性特征与规律,可以将科技战略供应链的各主体看作系统,从系统外、系统间、 系统内以及系统全体的视角出发,研究科技战略供应链的创新生态、互动机理、运作机制、效率评价等。”

    谈及我国科技创新的市场现状与发展方向,杨善林认为,“很多情况下,不少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持续助力我国科技创新原动力提升,并推动加快国内国际大市场形成。未来,持续加强对相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对于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和构建国际一流的高端产业,将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当然,如果落实到应用主体,应该按主导企业组织科技战略供应链。杨善林解释称,主导企业是供应链价值实现的核心,是串联科技与市场的主轴线。按照主导企业组织科技战略供应链,能够最大限度保障价值共创效率,降低科技创新风险,使得前沿技术在主导企业需求的驱动和引导下持续创新。

    “从深层逻辑上理解和认识科技战略供应链,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府指导’与‘市场主导’的结合作用,从而促进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科学技术供应链协同应用方面的发展。”杨善林补充道。

    2023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对2024年要扎实做好的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其中第一项便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调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重要牵引作用”,可见科技创新是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不断探索和构建更扎实的科技战略供应链,对于我国未来更高层次的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杨善林如是说。

编辑:王柘

杨善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