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一生只做一件事丨顾方舟

2024-12-15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阅读量:4024

    有一颗小小的糖丸,曾带给了我们儿时最甜的记忆。它长得像个迷你元宵,吃起来入口即化,沙沙甜甜。这颗糖丸就是顾方舟等人发明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顾方舟院士
 来源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这种病可能造成患者轻重不等的瘫痪。

    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江苏南通首次暴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面对这场席卷而来的疾病以及无法治愈的现实,顾方舟深感痛心。

    1957年,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带领研究小组开始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工作。很快,他和团队就成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液体活疫苗。

    疫苗出来了,下一步是进行临床试验。1960年,顾方舟组织进行了第一期临床试验。谁是第一个试药的人?顾方舟和研究室的同事想了想,决定以身试药。观察一段时间后,一切正常。

    仅有成人的试验还不够,还要通过孩子的试服才能确定活疫苗的安全性。顾方舟和科室研究人员把目光瞄向了自己的孩子(顾方舟的孩子刚满月),这一次孩子们也都安然无恙。

顾方舟与儿子
 来源丨科技导报

    紧接着,二期临床试验在2000名7岁以下的小儿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第三期临床试验,必须在更多的孩子身上进行观察,这就需要足够数量的活疫苗。为此,顾方舟带着7个人来到了昆明西山区的一个山沟,他们要在那里建立疫苗生产基地。脊灰病毒的培养需要猴肾细胞,昆明的这个地方正好猴子多。

    在条件非常艰苦的自然灾害时期,在一片荒野之地,顾方舟和大家一起挑土修路,埋头苦干,终于在9个月后建成了有19幢楼房、面积达13700平方米的疫苗生产基地。研发的过程中也赶上自然灾害,人都没有几口像样的吃的,但是顾方舟实验室的猴子吃得比人好。有人饿得扛不住,去偷猴子的口粮。顾方舟含泪劝阻:人可以饿,猴子绝不能饿着,猴子是用来做试验的。

1959年,顾方舟(前排右一)

与职工一起建设位于昆明的生物医学研究所
 来源丨科技导报

    液体疫苗成功了,顾方舟研究的脚步却没有停止。在推行过程中,液体疫苗在给农村地区运送和给农村儿童喂服时,不但操作不方便,而且浪费很大。

    于是顾方舟和董德祥、闻仲权等人与药厂合作,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1963年研制出一种活疫苗新剂型——活疫苗“糖丸”。他们从滚元宵中获得了灵感,用奶粉、奶油、葡萄糖等做辅剂,将液体疫苗滚入糖中。

    “糖丸”剂型的改进,是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之路的创举。

    不过,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顾方舟发现,在一些有宗教信仰的地区,人们不能接受牛奶味的“糖丸”。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吃上“糖丸”?顾方舟根据具体情况换掉了牛奶的成分。为了让更偏远地区的孩子也吃上有效的“糖丸”,顾方舟还想出了使用卖冰棍的广口暖瓶存放“糖丸”的土办法,防疫人员提着暖瓶,把“糖丸”送到每家每户。

    2000年7月21日,顾方舟见证了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激动时刻。他曾谦虚地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然而,正是这颗小小的“糖丸”,护佑了亿万孩子的生命健康。“糖丸爷爷”的形象和“糖丸”甜蜜的味道也深深镌刻在了几代孩童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左锟澜,黄剑良,孙博,刘欢.“人民科学家”顾方舟:中国消灭脊灰的先驱者[J].科技导报.2024(19).

    [2]李阳和.顾方舟一生牵挂一件事[N].健康报.2009-04-10.

    [3]金振娅,高翠峰.“糖丸爷爷”一生的坚守[N].光明日报.2024-07-28.

    [4]顾方舟口述、范瑞婷整理.《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M].商务印书馆,2018.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顾方舟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