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创新技术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合,意味着我国需要进一步对于哪些新技术会代表未来产业发展前景进行探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在他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创新技术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合,意味着我国需要进一步对于哪些新技术会代表未来产业发展前景进行探索。
褚君浩认为,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多个领域的产业体系都会迎来能级提升和重构,例如能源体系、交通出行、工业制造、健康医疗等行业。
以人形机器人为例,他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将成为未来工业制造的重要发展趋势,这也是人工智能结合新场景应用的典型范例。”
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褚君浩强调,除了要提升算力、算法的水平,也要重视数据收集背后的传感器等硬件的研发能力。
“人工智能应用要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一方面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展底层技术;另一方面现在强调大模型,支撑大模型研究的原始数据如何得到,怎样发挥更多功效?这就需要依靠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来收集更多有效的信息,实现实时感知动态获取信息,这样才能打造功能更强大的人工智能。”褚君浩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他进一步称,过去认为基础研究距离产业应用比较远,但随着物质科学的飞速发展,探究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而技术与产业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就要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到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
“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需要开辟创新技术,提出包容性、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勇于开拓无人区,构建起更能符合时代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体系,并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为目标。”褚君浩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基础强在对于不同产品系统的集成能力,但对于重要科技产品关键的核心零部件及基础材料的研发能力比较薄弱,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方面需要补齐。
“技术问题不能解决归根到底是没有掌握好科学规律,要把技术背后的基础规律研究透彻,以我们目前集成技术的优势来牵引核心技术的发展,摆脱卡脖子技术,才能逐渐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最终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发展的驱动力。”褚君浩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