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大火烧出来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丨范维澄

2024-11-09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阅读量:110

    1987年5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罕见的特大森林火灾。一则火情新闻让燃烧学专家范维澄如坐针毡。

范维澄院士

来源丨火灾实验室学生之家

    为了阻止火灾蔓延,灭火指挥部命令数万名增援的解放军官兵开辟出一条30米宽的防火线。范维澄知道,30米听起来很宽,但是森林火灾牵涉到飞火和热辐射等因素,这条防火线很可能作用甚微。事态发展和他推测的一样,数万官兵的努力也被大火吞噬了。

    这件事让范维澄意识到,制定正确的扑火方案,需要对火灾的机理进行系统研究,而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火灾风险将会逐渐增多,国家加强对火灾规律的研究非常必要。

    几天后,范维澄向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的滕藤递交了一份《关于大力加强我国火灾安全基础研究的建议》。

    在这份报告中,他建议设立一个国家级的火灾研究机构,研究各类火灾共性机理以及火灾防治的科学方法。范维澄还主动请缨,承担火灾研究工作。

    1987年6月2日,经过28个昼夜的奋力扑救,大兴安岭火场的明火、余火、暗火全部熄灭。就是这一天,滕藤将报告上报国务院。5页纸的报告很快引起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笔批示。

    很快,范维澄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拿到了一笔5000元研究经费——开展“火灾应用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调研。不甘心只做调研的范维澄,带着学生在计算机上做了一个火灾烟气运动过程的模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房间内部火灾烟气的运行速度、温度、墙脚因烟气流动而产生的旋涡等火灾过程的基本特征。

    此时,他开始与当初的老本行渐行渐远。在范维澄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航天火箭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留学期间,主攻的是计算机燃烧学,并已出版了自己的专著《燃烧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范维澄的“转行”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1988年,范维澄在《灾害学》杂志上发表《燃烧学与火灾科学》。作为燃烧学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天津大学校长史绍熙鼓励他运用过去燃烧研究的功底去研究火灾的过程。大学时教授燃烧学课程的老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成康也积极支持他把火灾研究作为研究方向。

    老一辈科学家的鼓励更加坚定了他开拓火灾科学研究领域的决心。1988年春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组织召开了我国第一次火灾科学研讨会;1989年,“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

1997年,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空间火灾实验厅落成

来源丨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公众号

    范维澄经常告诫团队,要不满足于出想法、出主意,而是率先进行实践。他自己正是用这一点一滴的行动,促成了中国火灾科学“从0到1”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张沉. 实现火灾防治革命性转变——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J]. 现代职业安全, 2004-11-15

    [2]孙斌园. 走近火灾科学的最高殿堂——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3-08-25

    [3]孙斌园. 不负共和国总理的期望——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J]. 安徽消防, 1998-02-15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范维澄
中国工程院院士
安全科学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