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当算力像水电一样普及,智慧生活将变成什么样——来自2024中国算力大会的观察

2024-10-16   光明网   阅读量:226

    “我国算力规模已达246 EFLOPS”“智能算力同比增速超过65%”“算力存力方面,2023年总量达到1200EB,年增长率达20%”“在算力中心建设上,我国58.3%的算力中心已连接到国家骨干网”……

    在近日举行的2024中国算力大会上,一份《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2024)》,归纳、描绘了中国算力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此外,多元算力AI服务器、全功能GPU、异构智算平台等,众多人工智能与算力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也亮相大会创新成果展示区,展示了算力产业转型成果,以及给人们智慧生活带来的种种改变。

    

当算力像水电一样普及,智慧生活将变成什么样——来自2024中国算力大会的观察

“算力中国·创新成果展示”的展区现场。图片来源:人民邮电报

    我国算力结构不断调整,智算规模增长势头强劲

    近年来,我国算力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算力结构不断调整,智算规模增长势头强劲;存力规模持续扩大,先进占比不断提升;运力质量显著提升,网络设施不断升级。”针对《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2024)》的亮点内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这样解读。

    他还提到,全球算力基础设施在2023年实现了约40%的增长。其中,美国和中国位居全球前列,特别是在智能算力领域,过去二十年增长超过百亿倍,成为推动算力增长的主要动力。

    其中,智算中心的蓬勃发展,多半“功劳”要归功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现阶段,要把握‘AI+’发展机遇,引领算力基础设施新一轮深层次、结构性变革。”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表示,“以算筑基”成为大势所趋。基础设施是历次工业革命兴起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铁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投资均存在显著的“临界点效应”。当前,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与影响力日益凸显,正逐步逼近推动变革跃升的“临界点”。

    《报告》中还提到,截至目前,国家超算互联网已经部署了1000多种应用,有100多个行业领域的应用、6300多种商品、4300万行的原代码、20个算力中心的接入、280多个服务商。

    “我们的目的就是未来在算力的调度、应用的部署、应用的界面、应用的生态环境等方面,能够把中国的算力环境,提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厉军说。

    算力融合垂直场景,赋能千行百业

    智能时代,算力为先。在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宣布算网大脑规模商用。旨在通过对算网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智能调度,实现各方算力汇聚和高效利用,赋能产业数智升级,推动算力成为像水、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

    近年来,大模型与垂直场景深度融合,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算力作为AI基础设施与底座,是激发人工智能活力与潜力的主要推手。”APUS董事长兼CEO李涛说。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截至2023年底,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总规模达到910EFLOPS(FP32),同比增长40%。在综合算力指数排名中,河北省首次跃居榜首,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则连续三年稳居前五。此外,算力质效提升也成为各省份竞相追求的目标。

    近些年,算力科技领域的部分成果已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比如,中国联通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服务,已形成超过35个行业大模型和100余个标杆应用;基于端云融合计算架构的无影云电脑,已惠及18万名中小学生和教师。

    对此,业界人士分析,这些成果聚焦算力及相关产业前沿,不仅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云计算及高性能计算等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更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算力应用模式,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此外,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7,创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46个;工业、教育、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算力应用项目超过1.3万个。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日益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结构优化、换挡升级的重要引擎,更加迫切需要以算力设施为代表的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畅通要素流动、经济循环的“大动脉”。

    要警惕“算力陷阱”,也要做好行业模型、数据训练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三者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李涛认为,一方面需要持续加大对算力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应当警惕“算力陷阱”,将目光聚焦于AI应用与生态建设。

    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受到广泛的关注,但也存在安全风险,伴生诸多虚假、偏见、侵权、违背伦理的乱象。“数据安全是永远的命题。新型算力要自主可信,打造数据治理安全可信新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说。

    AI时代,数据传递与计算对网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AI大模型对算力提出巨大需求;二是“空间计算”开启前所未有的虚拟时代,需要提供更高速率、更低时延;三是智能体、人形机器人有感知、有思维,对算力、时延、可靠性提出新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认为,把行业的数据训练好、把行业的大模型做好,完全可以走出中国特色的道路,因为中国的行业数据最完整、最全面。但需要与政府、企业等一起来解决这个课题,这才是新质生产力支撑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渠道。

    李慧镝提到了“以网强算”这一关键路径。他认为,随着算力形态从PC到云,再到算力网络的转变,网络的支撑作用也日益凸显,从传送信息到连接算力,进一步升级为感知调度算力,呈现显著的“网络效应”。

    “我们将依托我国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网络优势,将有效提升数据汇聚、处理、流通、交易效率,助力我国由算力大国向算力强国加速迈进。”李慧镝说。(记者 李政葳 实习生 孙新武)

    [ 责编:雷渺鑫 ]

沈昌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息安全专家
刘韵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息与网络专家
  • 沈昌祥
  • 刘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