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选择研究太阳,竟是因为不想“上夜班”?| 汪景琇

2024-10-14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阅读量:2231

    曾有记者在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时问道:“汪院士,您为什么选择太阳物理学呢?” 

    “当时抱了一点偷懒的想法,毕竟太阳可以在白天观测,那些恒星什么的只能在夜里看”,汪院士的回答让人出乎意料。

    原来我和院士一样不爱“上夜班”!要是加以传播,汪院士一定会因为“超绝松弛感”而火出圈。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相反,汪景琇院士立着“早睡Flag”,却为科研工作到深夜。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汪景琇第一时间报了名,选定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前身)的太阳物理专业。那时候,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计算条件和办公条件较差,“要算题先要纸带打孔,我们把程序写好,然后要专门的人打成孔,输入到计算机里面计算。”但汪景琇没有因为条件差而放弃自己的课题,他努力学习研究,成为机房里的常客,节假日也基本都在机房里面度过。

    硕士毕业时,汪景琇得到一个出国学习的机会,他与导师史忠先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太阳物理学家进行合作研究。刚开始,汪景琇没有接到具体的课题任务,但他没有懈怠,他坚持每天早上第一个到观测实验室,帮助观测人员做好观测设备检查、望远镜聚焦等准备工作。

    在加州理工学院,汪景琇接触到了当时最前沿的课题,他全身心投入到观测和研究中。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将大熊湖太阳天文台60年代建台以来发表的所有文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还将当时太阳物理学科国际上最前沿的一些问题做了了解。

1983年在大熊湖太阳天文台工作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回到北京天文台工作后,汪景琇依然努力,他成为怀柔太阳观测基地的常客,从零开始学习软件编程和图像处理系统、攻克语言难关、啃下一本本专著,使相关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他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年获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2013年,汪景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如今,早就过了退休年纪的汪景琇,依然为太阳物理学研究忙碌着。他说,“我已经80岁了,得抓紧时间,还想再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做点实测工作,把研究再往前推一推……”

    参考文献:

    [1]刘涓溪;施芳.执着探索太阳的奥秘[N].人民日报,2024-08-20(007).

    [2]刘孜铭.这一结缘,便是45年[OL].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09.19.

汪景琇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