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行动派·院士访谈|郝芳:端好能源饭碗,关键在人才和创新

2024-09-27   大众新闻   阅读量:165

    【编者按】大众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行动派·院士访谈”大型融媒报道栏目,邀请院士紧扣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山东实践,深度解析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从而汇聚各方智慧力量,一起来做“行动派”。本期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

    【院士档案】郝芳,1964年5月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年起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委员会主任。2010年12月至2017年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资源与环境学部委员、AAPG Bulletin副主编、《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学术期刊编委等职。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

    山东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如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端好能源饭碗,高校应有怎样的作为?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

    大众新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您对改革有怎样的理解?

    郝芳:改革,不仅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觉醒。它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开拓进取、不懈奋斗,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也为世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不仅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小时候没书读、没饭吃,改革开放让我有了上大学、报效国家的机会,有了充足的物质生活、充分的自由空间以及各种机遇,它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促进着我们充分地成长,推动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行,我特别感恩改革开放的时代。

    大众新闻:山东被赋予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在向“新”向“绿”的进程中,如何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郝芳: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能源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关键,需要我们做好“三个统筹”:

    一是必须统筹好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的关系。一方面坚持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的勘探开发力度,提升胜利油田、渤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清洁低碳生产水平;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风、光、火、核、储、氢”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提高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二是必须统筹好利用国内油气资源与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关系。在发挥国内油气资源的基础保障作用的同时,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有效利用国际油气资源。

    三是必须统筹好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在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基础上,更加强能源领域自主创新,在油气资源的绿色高效开发与低碳清洁利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利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能源领域科技自立自强。

    大众新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推动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您认为山东应如何健全体制机制,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郝芳:山东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优化政策环境等举措,提升了山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也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认为,聚焦产业发展战略需求,贯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提升山东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结构。面对国家战略、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山东人才结构带来的新需求,引导和鼓励驻鲁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布局和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做好高层次人才的战略储备。

    其次,共建支持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共建支持方式,强化国家在山东布局的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山东省科技平台和资源的共建共享。依托高端平台汇聚各领域顶尖人才,创新科学研究组织方式,开展跨学科、跨单位、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

    再次,开展重点产业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协同创新。设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采取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特区”。聚焦关键领域,政产学研合作建设未来技术研究院、现代产业研究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聚焦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

    最后,建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相贯通的体制机制。发挥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作用,完善项目决策、资源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机制,集聚产业创新资源、加快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动重大研发成果应用。推进科教、产教、校企融合,根据山东重点产业布局,实质性建立重点产业链联盟、产学研联盟,实质性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国家战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相贯通。

    大众新闻:在您看来,在保障能源安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方面,高校应担负怎样的使命和责任?

    郝芳: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否端好能源饭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端好能源饭碗,关键在人才,关键在创新。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集中交汇点,必须坚持“四个面向”,加快构建以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新时代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体系为主体的新时代大学创新体系,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为端好能源饭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这是高校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

    大众新闻: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扎根齐鲁大地办学55年,学校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在助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培养服务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产出创新性成果?

    郝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10万余名石大毕业生战斗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为山东培训各类管理和科技人才200多万人次,3000余项技术为鲁服务、1000余项成果在山东落地转化,服务区域覆盖山东省所有地市,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以来,学校把服务山东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努力做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的战略支撑。学校提出“1个专门”、“5个针对”:成立了专门机构——服务山东办公室,采取“5个针对”的举措,即开展针对性的学科专业布局、针对性的高端平台建设、针对性的高端人才引进、针对性的科技服务、针对性的高端企业引进,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通过五个方面的举措,学校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能力,积极融入山东、服务山东、贡献山东。

    (大众新闻记者 刘玉凡 吕乐 设计 耿俊逸 策划 娄和军 王建)

责编:杨童童

郝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