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教育家精神事迹选编丨钱临照:会看雏凤欲展翅,静觑夜空入银河

2024-09-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2050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建校之日起,中国科大就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党和国家培养尖端科技人才,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涌现出一批心系科大发展、关爱科大学子的教育家。他们在校训校风、办校方针、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思想,是中国科大办学治校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让我们以老一辈教育家为榜样,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钱临照,江苏无锡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史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金属晶体范性形变和晶体缺陷研究以及物理学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首任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

    钱临照长期从事压电效应和金属晶体形变机理研究,在中国国内首先用电子显微镜研究单晶体形变,推动了全国晶体缺陷和电子显微学研究。钱临照对《墨经》的研究开启了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研究之先河,在推进和开展中国科技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报国为民 矢志不渝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钱临照拒绝了在上海每月160块大洋的电话局职位来到北平,进入刚刚成立的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当了一名每月只拿40块大洋的研究助理。1934年,他考取了第二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在英国留学期间,“想到国难临头,一个物理学工作者应在应用技术方面也能学习一些东西。”他选择了学习应用光学技术。

    三年学业结束后,他转赴柏林继续晶体力学强度相关研究。七七事变后,钱临照接到严济慈打给他的电话,毅然中断研究工作,启程返国,投身抗战。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在昆明黑龙潭建立了光学工场,钱临照为支援抗日亲手设计、磨制光学玻璃,制造供医院使用的显微镜,并研制出一种控制电台频率的水晶片。

    钱临照书房里一直悬挂着林则徐的著名联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他一辈子的思想纲领和行为准则。1980年,74岁高龄的钱临照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的年纪已过七十,为什么我在此时刻申请入党?……我的年龄确实大了些,但还想以有生之年在党的领导下,接受党的教育,能为人民做些事。为人民尽忠是不限年龄的。”

 二  爱校如家 爱生如子

    1960年,钱临照正式担任中国科大物理系教授。1970年,中国科大从北京迁到合肥。此时钱先生已经64岁,他放弃了北京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在学校最困难的时候,连同户口一并迁到合肥。

    钱临照曾在中国科大开过“普通物理”“理论力学”“光学”等课程。据他的学生回忆,当时钱临照“面对一二百学生讲授大课,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引人入胜”,在一次普通物理课上,为了讲授转动惯量的概念,钱临照亲自坐上旋转凳进行演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精彩课堂背后,是钱临照对备课的精益求精和全力付出。钱临照最初给学生上课的一个月里,大部分学生反映听不懂。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和教师们一起研究,征求学生意见,反复研究高中和大学的物理教材。他坚持每次上课前都要试讲,有时还要把备好的课先给他在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教书的女儿讲一遍,征询她的意见。

    在钱临照看来,“大学(至少是理工科大学)的教员,每个人都必须教些基础课同时搞科研。教授要教基础课,讲师要搞科研。越是在科学上有造诣的教员更应该教基础课。”如今,中国科大的院长和系主任都要亲自任课,据中国科大一位老教授回忆称,这正是钱临照当副校长时定下的规矩。

钱临照为学生答疑

    钱临照对学生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他鼓励学生应该多发文章。他常说,文章是自己的脸,要在学术界立足,一定要露出自己的脸让别人看。但是,文章出来了不要急于发表,应该先放一放、冷一冷,认真推敲,力求无所疏误,然后再拿出去。

    钱临照晚年向子女们交代,待他身后,要将全部藏书及存款捐给中国科大,继续为培养人才出一把力。他晚年的一首诗中写道:“会看雏凤欲展翅,静觑夜空入银河。”看到一批批“雏凤”展翅飞入云端,是让钱临照最为兴奋、激动的事情。

 三  固本培元 重贤爱才

    1978年,72岁的钱临照出任中国科大副校长。他带领师生在短期内创建了固体微结构研究室、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和高压实验室等;全力支持筹建科大天体物理中心,力主创建结构成分分析中心实验室;联络多名院士为中国科大加速器实验室、选键化学实验室争取支持。这些实验室已发展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机构。

钱临照在办公

    1985年春,钱临照在接见完一个外国教授代表团后感叹:“我是中国科大的校长,经常代表中国科大接见外宾,他们都是三四十来岁,是我的孙子辈的教授,我们有十亿人口,却只有两鬓斑白的人才能当教授,为什么不能培养三四十岁的教授呢?”中国科大少年班创建后,钱临照即担任少年班研究小组组长,此后更是以年近八旬的高龄亲自挥鞭执教、登台授课,成为在少年班教授物理学导论的首位主讲。

    在师资建设方面,他十分留意发掘全国各地的人才。当时中国科大率先倡导“开放办学”,选拔业务精专的青年教师赴欧美进修,资助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出国深造。钱临照长期关心留学海外的学子,与他们保持着书信联系。他在信的最后总要加盖一枚“月是故乡明”的印章,蕴含了对远游学子们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殷殷期待之情。如今,许多人留学返校后都已成长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钱临照的“月是故乡明”印章

 四  辨古识今 化育英才

    钱临照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突出成就,对科学史学科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常被人提及的有两件事:其一是他以科学家的身份投身中国物理学史研究,发表了《释墨经中光学力学诸条》论文,是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研究的先行者;其二是他与王竹溪院士共同努力,率先在物理学一级学科下争取到物理学史博士的培养资格,开创了我国自行培养自然科学史博士的先河。

    《墨经》在世界上最早系统地阐释了“小孔成像”理论,以及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抗日战争时期,钱临照用现代物理学知识所撰写的《释墨经中之光学力学诸条》一文,对《墨经》中的光学和力学成就进行了系统的发掘整理,现在已被看作是“《墨经》研究的里程碑”。

    钱临照曾经说过:“一个不懂得本民族科技史,亦不了解世界科技史的民族,将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有作为的民族。”1980年,在他的大力支持与参与下,中国科大筹办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同年,钱临照被推选为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首任理事长。1981年,钱临照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与王竹溪共同担任物理组组长,并争取到在一级学科“物理学”下设立“物理学史”博士点。

    在学术上,钱临照更是身体力行,他一再强调,中国科大的自然科学史专业不应该贪大求全,而应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他大力倡导实验方法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借助复原、模拟甚至现代检测手段对古代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进行实验研究,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科学史研究室在中国古代漏刻、张衡的天文仪器与地动仪、唐代浑仪、泥活字印刷、特种印刷以及宋代的性激素提炼等科学史重大问题上进行了系列性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批令国际同行叹服的成绩。

钱临照关于科学史学科建设的笔记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家精神事迹选编》

(党委宣传部 档案文博院编)

编辑:夏小草

钱临照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