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百名院士常州行 | 唐佩福:携手常州做强骨健康产业链

2024-09-23   常州发布   阅读量:796

    群星聚力,共赴山海。“百名院士常州行”活动汇聚了全国各领域“最强大脑”,他们或为常州籍,或在常工作生活,或与常州渊源深厚,情谊绵长。这些“大咖”们正把对常州的关心化为强劲助力,为万亿之城再出发增添新动能。

     如何通过“机器人”来实施复杂的骨科手术,最大程度减少病患痛苦,实现最好疗效?唐佩福院士在这个重大课题领域已深耕18年。

    8月31日,常州召开的第二届“骨科融合创新生态驱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唐佩福信心满满向全行业推广“智慧骨科体系”和“骨折复位智能机器人”。

    早在4年前,唐佩福团队就与武进国家高新区开展合作,签约共建常州骨科与运动康复产业创新中心,其中,“骨折复位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是双方共同攻关的重大项目之一。

    在骨折治疗中,中医一般采用正骨复位手法,但受限于医生经验不足,常会造成患者复位不良的后果;西医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这种方式易导致血液供应受到严重破坏,影响骨折愈合。“能否走独立于传统中医和西医的第三条路?”

    “能。”唐佩福认为,今天的大数据叠加人工智能技术上的突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以骨科手术中最难的骨盆手术为例,传统的骨盆通道螺钉置入术,医生需要在患者身上划开10多厘米的切口,依赖X线透视来引导螺钉的置入,这不仅增加了医生和患者辐射暴露风险,而且手术精确度也受到医生经验和操作技能的限制。“伤筋动骨一百天”,患者恢复要几个月时间,痛苦不堪。

    “骨科手术机器人”则极大减少术中对X线透视的依赖,通过高精度机械臂和先进的成像系统,可以实现更为精确的复位和固定。同时,只需要进行微创手术,切口仅1厘米甚至更小,实现更小切口、更少出血、更准定位,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术后恢复时间。

    经过几年的探索,这一理论和技术日渐成熟。

    “当医生30多年,我做过最大的一个手术就是骨盆骨折的畸形愈合,做了十几个小时,中途吃了两顿饭。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我却并不开心。”唐佩福忧虑地说,当时病人身上的血基本换了一遍,病人也十分痛苦。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在想,面对这样的病人,我们一定要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创新之路布满荆棘坎坷,只有意志坚定者才能品尝到甘甜的果实。

    这位“骨科科研高峰的不懈攀登者”,始终没有放弃最初的梦想。他带领团队系统研究解决了复杂骨盆骨折精准复位与微创固定、髋部骨折稳定固定与风险控制、感染性骨缺损修复重建、骨折智能化精准复位等关键难题,研发出系列骨折修复新型内固定器材并创新了微创治疗术式。

    “骨折复位智能机器人”的成功研发,让唐佩福的愿望一步步变成现实。

    常州会议结束不久,唐佩福就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引导下,成功为一名多发伤患者实施了复杂骨盆骨折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和右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便能够自主完成翻身、坐立等动作,新技术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骨科手术机器人和新技术的引入,医院复杂创伤微创救治技术取得新突破

    ”现在,我们可以让骨骼呈现在屏幕上,做微创切口,靠穿螺钉的方式,让骨头一步步复位。”唐佩福坦言,手术智能化的本质是范式的革新,借助智能导航、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能够实现骨科手术的精准、微创、安全,让复杂的手术简单化、简单手术标准化、标准的手术工程化。

    “这就是我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下一步,我们要在常州骨科与运动康复产业创新中心这个平台上进行推广。”唐佩福希望,常州可以做示范城市,不仅在全市布局推广新技术,带动骨健康产业链的发展,还要带动周边更多城市加入。

    “第四次工业革命真的要改变这个时代了,人工智能将深入到各行各业,包括我们的科研。”唐佩福说,他愿意跟常州一起努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常州的事情做好,把国家的事情做好。

    记者:刘   瑞  姜小莉

    编辑:沈秋月  美工:黄   庆 

唐佩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
骨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