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已经死亡”的病人,还能救回来吗?在我国脑科学领域,有一位杰出的神经外科学专家,就曾救治过这样一个病例。
这名医生,就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忠诚。
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顾这场,与死神惊心动魄的搏斗!
王忠诚院士
来源丨科普中国
1984年,福建省人民医院接到一位颅内出血次数高达六次的危重病人。
当时,王忠诚正在福州市附近的莆田县参加会议。他的学生,福建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黄克清请他前去会诊。
走进病房,病人双目紧闭,脸色惨白,安详地躺在病榻上一动也不动。护士已离开病床附近,开始清点各种器械。家属也做好了和病人告别的准备。
从器械盘中取出一根针,王忠诚轻轻地刺病人的左臂右臂、脸颊,病人没有任何反应。
王忠诚院士在工作中
来源丨北京科协公众号
接着,他又伸出食指放在病人的鼻孔前细心地感觉。察觉不出病人有呼吸存在,他还是不打算放弃。又将食指和中指重重地压在病人的颈动脉上,仔细地体察有没有跳动。
突然,一个意外出现。
“病人还有微弱的心跳!”王忠诚自言自语道,“这真是一个奇迹。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脑动脉瘤连续六次出血的病人竟然还有心跳。”
脑动脉瘤一次出血的死亡率为30%,两次出血的死亡率为60%,三次出血的死亡率为80%。至于三次以上的患者,医生们都明白,几乎就是九死一生。
“准备手术!”王忠诚当机立断。
手术风险巨大,凶多吉少。按照规定,对于这样的病人,医院可以判定为已经死亡。为这样的病人做手术,医生将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和责任;如果不再做抢救的努力,医生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王忠诚院士在指导学生研究显微解剖
来源丨新华社
手术室内,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正当王忠诚全神贯注地探索每一个出血点,一场突如其来的停电让手术室瞬间陷入黑暗。王忠诚的冷静与果敢迅速稳定了局势,他在黑暗中迅速向助手、麻醉师和护士下达指令:“这可能是临时停电,大家保持原有的姿态,谁也不要动。手上拿的器械都不要放下。”
二十分钟后,灯光重现,手术得以继续进行,最终取得了成功。
病人被救活了!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王忠诚第一次为挽救病人生命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 早在多年前的一个深夜,面对一位脑膜瘤随时可能破裂的危重患者,他同样选择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为患者进行了手术。
王忠诚院士
来源丨北京医院管理中心公众号
行医60余年,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完成超过万例开颅手术的医生,被称为“万颅之魂”,他不仅以精湛的医术,拯救了无数的生命,更以高尚的医德,为世人所仰。60多年来,他始终将患者放在第一位。这份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让他成为了无数患者心中的“守护神”。
作为医生和师长,王忠诚十分重视医德,他常说:“我要感谢我的病人。”在他看来,正是这些患者,用生命与痛苦,铸就了医生成长的阶梯。他的这份谦逊与感恩,不仅是对医学事业的深刻洞察,更是对人性光辉的崇高致敬。
参考文献:
[1].最美奋斗者王忠诚: 中国神外开拓者 鞠躬尽瘁为患者[OL].北京医管.2019.10.11
[2].王忠诚:病人是医生的老师[OL].科普中国.2018.05.10
[3].李家杰:病人永远是我的老师:王忠诚院士传[M].作家出版社.北京.2016.5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