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激扬青春理想 自信平视世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2024-09-06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279

激扬青春理想  自信平视世界

——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唐洪武

2024年9月6日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迎接7046名本科生、8084名研究生,以及同期来自70多个国家的近800名留学生。作为与你们一样的新华工人,能一起解锁新角色、开启新篇章,我十分荣幸、倍感亲切!首先,我代表熙春书记,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培育你们的家人和老师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此地此景,华园与你们实现了美好的双向奔赴。你们神采奕奕、信心满满的样子,如同熠熠生辉的朝阳,装点了华园的每一个角落。在你们当中,录取到化学类(强基计划班)的涂苏蓝,拿到了全国首单无人机配送的录取通知书,体验到“喜从天降”的快乐;分别录取到电气类专业和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双胞胎兄弟李俊、李南一同步入华园,又将结伴探寻大学的奥秘;彭涛高考数学获得满分,考入工科试验班;在你们当中,今天还有34位新同学过生日,祝他们生日快乐!

    同学们,当你们如约而至,我相信,华园不仅契合了你们全部的期待,更超越了所有的想象。在这里,五山校区红墙绿瓦、飞檐斗拱,大学城校区简约现代、错落有致,广州国际校区中西合璧、曲水流觞。一校三区各展芳华、串珠成线,呈现着华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里,从1918年建校时的机械、染织、应用化学、美术4科,到1952年组建后的机械、电机、化工、土木、建筑和水利6系,再到如今的前沿软物质、微电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等新工科,百余年守正创新,始终不变的是紧贴国家需求,瞄准科技前沿,融入发展促发展。在这里,“办大学,就要创一流”的志向,“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厚德尚学 自强不息 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工人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树起了“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拥有了共同的名字——“华工人”,这不仅是一个身份象征,也是一个隽永印记,更是一种归属、一种骄傲、一种鞭策。

    ——赓续红色血脉,我们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大革命时期,学校重要办学源头之一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涌现出杨匏安、阮啸仙、周文雍等一批青年运动领袖,他们以青春为笔,以热血为墨,在广东乃至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世称“红色甲工”。新中国成立之初,华南工学院汇聚海陆空专家罗明燏、大地测量专家陈永龄、造纸专家王宗和、“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等一批理工科名家,使得学校在组建初期实现高起点办学,入围新中国“四大工学院”。革命英烈与创业先贤如同璀璨星辰,照亮华工人的前行之路,指引我们胸怀家国、勇往直前。

    ——勇立时代潮头,我们当仁不让、敢闯会创。改革开放后,华工人以“敢创新、会创造、能创业”的特质,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工校友在粤港澳大湾区创立或领导的上市公司、大型企业超200家,让学校“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声名远播。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擦亮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型”人才培养金字招牌,在最近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11项成果获奖;我们的学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大显身手、尽展风采,在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7金1银,位列国内高校第5,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东省分赛中,又以19金6银摘得桂冠,蝉联全省第一;同学们还在全国智能汽车竞赛、机器人大赛、节能减排竞赛、艺术体育类比赛中摘金夺银、满载而归。

    ——挺进全球百强,我们气势如虹、步履铿锵。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排头兵”,学校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为“双引擎”,进入教育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稳居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50强,跻身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200强;1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5个学科领域跻身ESI全球前1‰,高分子科学、食品科学在US News 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实现问鼎;院士大师领衔的教师团队集众智、勇攻关、攀高峰,以广东唯一的绝对实力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今年再获全省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深入推进“在地国际化”与“双向国际化”互促双强,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230多个海外交流学习项目,首届新工科国际暑期学校引进了哈佛、牛津、麻省理工等一批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教授,吸引了全球15所大学的百余名学生,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极大助力了教育强国建设。

    今年夏季奥运会期间,一则报道让我印象深刻,当中提到“这一代中国年轻人平视世界的自信让人赞叹”。在这次奥运会上,包括刘虹、黄博凯两位华工人在内的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参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他们扛起家国重任,自信平视世界的姿态成为最闪耀的风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形势下,在我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中,在学校加速挺进全球百强大学的征途上,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你们当以怎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平视世界?在大学的第一堂课上,我有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以大胸怀融入强国复兴,厚植平视世界的底气。

    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足以自豪、底气更足,在这背后,是一代代中国人的奋力拼搏,也有一批批华工人的报国奉献。电子专家冯秉铨在美国学成回国后,带领教师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俄汉翻译电子计算机、华南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被《人民日报》称赞为“科学技术尖端的成就”。学校老书记、老校长、老党员刘正义出身革命世家,入党已逾71年,年少时就坚定爱国报国的信念,凭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科学的热忱,他成功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程序数控铣床,为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学们,你们见证了越来越强大的祖国,看到了越来越多元的世界,立什么志、成什么才、走什么路,答案显而易见。希望你们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既牢牢扎根爱国主义精神,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又胸怀天下、匡时济世,努力成为兼具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人才,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充满底气地平视世界。

  二是以大学问夯实成长基础,积攒平视世界的实力。

    平视世界是要有实力的,基础在于知识的积累。学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秉持“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理念,着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你们可以在智慧教室、现代书院、一流图书馆、先进实验室学习专业基础,强化知识深度,也可以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在学校学习专业+AI、拓宽课程+AI、参与创新+AI,扩大专业视野,拓展知识宽度。电子与信息学院师生团队借助AI实现智能古籍翻译,为敦煌遗书的数字化修复提供解决方案。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团队应用AI技术开发民用空天地一体化自主巡检系统,推动电力、农业等传统行业变革升级。一大批华工青年势如奔涌的浪潮,汇入了AI的创新海洋。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同学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新产业层出不穷,广东已谋划6G、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学校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布局发展了相关的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让你们拥有广阔的平台和无限的可能去创新。希望你们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珍惜学习时光,用好学校资源,充分请教老师,遵守学术规范,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持续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素质能力,更有实力地平视世界。

  三是以大作为展现挺膺担当,砥砺平视世界的行动。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平视世界,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行动;捷径只有一条,那就是锲而不舍坚持。“最美奋斗者”何镜堂院士,数十年如一日带领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勤奋实干、克服难关,深度参与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主持完成了深中通道建筑与景观工程、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大工程、大项目,以恒久的作为支撑中国城市建设和建筑学科发展。今年暑假,学校384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伍深入江门鹤山、揭阳惠来等地方开展社会实践,他们聚焦岭南产业、绿美广东、乡村建设等领域,用专业实践和技术优势解决当地痛点,以青春的接力助推城乡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所有的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离不开躬身实践、苦干实干。希望你们以行求知、以知促行,敢字为先、干字当头,主动加入跨学科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活动,在经风雨、见世面中磨炼真本事,在壮筋骨、长才干中锻造铁肩膀,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中实现自我成长,更加有为地平视世界。

    青春饱含着希望,青年代表着未来。同学们,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10月,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当下,南粤大地千帆竞进,粤港澳大湾区浪激潮涌,中国式现代化气象万千。在这个大有可为且必须大有作为的时代,请你们把握此时、此地、此身,以建设者、贡献者、奋斗者的姿态,激扬青春理想、贡献青春力量,努力成长为志存高远、德才兼备、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为从容、更为平和、更为自信地放眼世界、对话世界、平视世界,昂首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最后,祝同学们学业有成、身心健康!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祝老师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

微信编辑:杨晓霓

初审:冀早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唐洪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