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孙艳
“在‘双碳’目标下,全球核电发展迎来大好形势。”8月28日,在由山东核学会、烟台大学等单位承办的“2024泰山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动力专家于俊崇表示。
于俊崇的话有着现实背景。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五个核电项目,中国核电建设进入新一轮加速期。
“2024泰山科技论坛”上,“核+X”优秀作品展览。烟台大学供图
“核能由于能量密度特别高、清洁、安全、可靠,用于发电技术成熟等特点,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特别受到青睐。”于俊崇说,内陆核电发展是必然且必要的。“为何内陆至今尚未批准建核电站?”他给出五点答案:不懂核,因而怕核;怕万一发生严重事故,污染“母亲河”;对“核安全”的片面理解;受到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挑战;当前并未出现某内陆省份非建核电不可的情况。
正确理解核电厂的核安全,科普必不可少。这次泰山科技论坛上,中国核学会监事徐浏华作了《核电科普要讲清“三个道理”》报告。徐浏华说,核电科普,大道理要讲清楚,中道理要讲透彻,小道理要讲实在。
据了解,本次会议的承办方烟台大学,拥有山东省唯一涉核类省级专业特色学院——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同时,其核工程与核技术学科是全省唯一的核学科,肩负着助力打造烟台核电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使命,而核科普也是该学院肩负的使命之一。
记者注意到,党中央、国务院8月11日对外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是国家顶层文件首次明确表示将加快沿海核电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环顾全球,在2023年12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迪拜会议上,美国、法国、英国等22国力推《核能增至三倍宣言》,并承诺推动2050年核能装机容量增至2020年的3倍。
在加快核能部署成为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徐浏华提到一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沿海8个省共有21个核电基地,56台核电在运机组。56台核电在运机组的数量比起美国的94台有不小差距,但与法国相同。
在他看来,核电是国家战略能源。“没有核电,我们实现气候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讲完上述“大道理”后,徐浏华眼中的“中道理”既是深入浅出的通俗式沟通,也是化繁为简的平易式沟通。如何深入浅出通俗式沟通?比如核能释放的主要三种形式,核裂变是目前人类大规模利用的核能技术;核聚变是人类积极研发的前沿技术;核衰变用于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能源、工业等。如何化繁为简平易式沟通?比如相对于不可控、发散、瞬间释能的原子弹;核电厂具备了可控、稳定、持续释能的特征。
徐浏华介绍,2022年核技术应用领域的10件成果中,7件与核医学相关。比如首台国产化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成功投入临床应用,世界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研制成功,辐照灭菌技术在高原藏药中首次应用。他提到一则“旧闻”——2022年5月,钇90微球注射液正式落地国内医院,这意味着中国肝部恶性肿瘤治疗迈入了全新的“钇时代”。
这是核技术服务健康中国的典型案例。
在徐浏华看来,把“小道理”讲实在需要“过五关”,即:产城上关系,重点解决“临时喜”变“长久喜”问题;产业上关联,重点解决重大工程与周边邻里关系问题;事权上关注,重点解决“最多跑一次”问题;财权上关心,重点解决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问题;人文上关爱,重点解决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问题。
那么,由谁来讲好核电科普“三个道理”?徐浏华建议,核电科普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措施”,由中国科协及地方科协牵头,专业学会提供专家支持,高校负责具体实施和推进,找到全民科普的合适方法。
责任编辑: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