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数”出经济动能
算力“算”出新质生产力
——王家耀院士谈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赋能新质生产力
徐 瑶
“在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发电厂’中,海量的时空大数据就是‘发电厂’的动力来源,强大的算力就是‘发电厂’的发动机,只需算法的‘引擎’轻轻点燃,就可以创造滔滔不竭的新质生产力。”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在以“测绘地理信息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莫干山地信研讨会上亮出的观点(如图)。
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举措,将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数据要素流通。王家耀院士指出,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赋予巨大能量。
推进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
作为我国时空大数据理论的奠基人,王家耀院士首次提出了“时空大数据”这一概念。在他看来,时空大数据的本质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热词”——“大数据”,它是“大数据”的时空观。“用专业术语来说,时空大数据就是基于统一时空基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与位置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大数据,由基础地理时空数据和专题专业数据两大类数据构成,具有空间位置、时间、属性、尺度、分辨率、多样性、巨量性、价值隐含性、快速性等特征。时空大数据中既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也有各部门各行业的专题数据。”王家耀院士介绍。
那么,何为时空大数据平台呢?王家耀院士继续解释:“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把各种分散的点数据和分割的条数据汇聚到一个特定的平台上,使之发生持续的聚合效应。这种聚合效应通过数据多源融合、关联分析、数据挖掘,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对事物做出更加快捷、全面、精准和有效的研判与预测。从更高意义上来讲,时空大数据平台就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是大数据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大数据时代的解决方案。”
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与推广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基于时空大数据平台,市政、交通、电力、水利、公安、消防、医疗、教育等社会不同行业领域间彻底打破了大数据交换与共享的“任督二脉”,纷纷开启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智慧生活新篇章。如今,从“萝卜快跑”等无人驾驶应用的普及到“15分钟生活圈”的实现,从雄安新区地下智慧管廊建设到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推广,一个个生动的实践正昭示着时空大数据平台的成功应用,数字经济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要建立一个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体系架构,打造一张天地一体的‘云网’,创建一种科学实用的组织管理体系,将各类服务按标准组装为网络服务,建立一套能够保证时空大数据平台规范、有序、健康、安全、可持续运行的标准体系。我们要建设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王家耀院士一语中的。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进展
有了时空大数据平台所提供的动力源泉,接下来就要靠强大的算力支撑,转动出市场经济活力的火花。
为整合优化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更好满足各领域计算需求,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使用门槛,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通过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一体化布局,东中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应用,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5个“一体化”,从战略上加快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这对于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对于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现实意义,王家耀院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全球视角看,AI(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如AI大模型训练,带来了算力需求的急骤增长,算力已成为当今大国科技角逐的主赛场,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快推进算力战略布局,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都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从我国发展的视角看,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可以融合和优化全国范围的算力资源,更好地满足各领域对算力的需求,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使用门槛,助力我国在量子信息技术和AI技术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赋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8个国家枢纽节点为主的算力“蓄水池”布局。首先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4个国家枢纽节点,它们立足服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需求,进一步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其次是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4个国家枢纽节点,在清洁能源供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适合建设绿色算力基地,通过承担东部地区中高时延业务,推动东部AI大模型训练推理、机器学习、视频渲染、离线分析挖掘、存储备份等业务有序转移,并承担本地实时性数据处理,形成全国算力发展“一盘棋”。
此外,为推进非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加快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东部、中部算力需求城市以“结对子”的方式开展与国家枢纽节点的协调联动,积极利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构建跨区域算力调度体系,探索通过算力“飞地”等模式合作共建算力网,实现算力资源高效供需匹配,打造全国一体、多级联动、融合创新、自主可控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布局。“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云—边—端’协同的全国性算力网络。”王家耀院士说道。
王家耀院士重点介绍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甘肃庆阳枢纽节点的建设情况。截至今年6月底,庆阳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已经超过1万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已建成投运标准机架1.5万个,成为“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在甘肃省庆阳市落地实施的重要里程碑。
在王家耀院士看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是云计算的升级版、应用版。“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将网络上的计算存储资源、数据资源、软件资源等集成为‘云’,将解决问题的大数据计算处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交由共享的‘计算资源池’,采用分布、并行、协同方式进行计算分析。而算力网是以算力集群,实现算力的协作化、集约化、普惠化,使‘云服务’更优质、更精准,‘云应用’也有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当前社会上火热的AI大模型训练提供了更好的算力支撑。面对当前全国算力利用率低及不同用户多样化的算力需求,算力网是一种新的效率更高的解决方案。”王家耀院士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概念进行了系统明晰的阐述。
时空大数据平台和算力网赋能新质生产力
关于时空大数据平台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关系,王家耀院士进行了深度解读:“数据、算法、算力是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时空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动力,没有时空大数据,算法就不起作用,数据质量不好,就会算不准;没有算力,数据就无法发挥作用;没有算法,相当于发动机没有引擎,无法运行。因此,时空大数据平台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都是实现算力、数据、算法一体化协同运行并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设施。”
总体来说,算力网是数字化空间,而时空大数据平台是算力网数字化空间的可视化。两者都是在天地一体的“云”上协同工作的环境中运行,实现计算存储基础设施即服务、算法即服务、数据即服务;两者都要采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实现多层次多节点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两者都要采用工作流服务链技术,用户自己组合所需的算力、算法和数据服务,解决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两者都需要一套标准体系。
最后,王家耀院士指出,以时空大数据为核心应用于新兴产业的生产力,以及依据该核心在传统产业的重大升级换代中产生的生产力,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成为重要劳动对象,既直接创造社会价值,又通过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融合进一步放大价值创造效应。在一系列新技术驱动下,新质生产力引领带动生产主体、生产工具、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变革调整,推动劳动力、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便捷化流动、网络化共享、系统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以时空大数据平台和算力网赋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来源:《中国测绘》2024年第7期
新媒体编辑:李英晨 姜懿轩
初审:王瑜婷 王玉玲
审核:陈兰芹
审签:夏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