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记忆》,一起长知识
8月19日,忙碌在救死扶伤岗位上的人们,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国医师节。
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无数中国医师默默奉献、甘于平凡。在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道路上,他们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
01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曼喃醒村,曾是人们因害怕感染而隔离出来的“麻风寨”,村里的病人患上的是古老的传染病——麻风病。
1979年,女医生李桓英和几名同行人员来到村里。在仔细走访后,李桓英宣称:她一定会再来,还会带着药来治好他们。
李桓英主动申请调入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
1983年春节刚过,李桓英带着一批从世卫组织申请到的免费药品,再次来到“麻风寨”。
村里人闪躲的眼神,没有阻挡李桓英治病的脚步,反而让她又一次意识到歧视和遗弃给患者造成的巨大伤害。
为了消除病人的顾虑,李桓英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就喝,捧起饭来就吃。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就拉着他们的手长时间不放。
实际上,正是多年研究让李桓英清楚,麻风病并不可怕。
从此,在连当地人都避之不及的“麻风寨”里,人们总会看到一位不戴口罩、不穿防护服的医生,忙忙碌碌督促村民吃药的身影。
袁联潮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 秘书长
他们跟李教授的隔阂消失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病人就渐渐能够接受这个新药。
在李桓英和当地防麻工作人员的努力下,27个月后,所有服药的病人全部治愈!
被人们亲切称作“李妈妈”的李桓英,在家中也是备受疼爱的女儿。
李桓英毕业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950年,年仅29岁的她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和医学专家。然而任职期满后,她却放弃了高薪续聘的机会,瞒着定居美国的父母家人,独自一人回到中国。
1964年,是李桓英回国的第6个年头。放心不下女儿独自一人在国内生活,李桓英的父母千里迢迢赶来看她。
李桓英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 原研究员
叫我跟他们走,正是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就没有去。我父亲都哭了,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见我了。后来他们就去世了。想起来也还是……我这个人不大动感情的。
一个不大动感情的人,却将一腔热血都献给了病人。李桓英说:作为医生,能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我感到自豪。
1998年,中国卫生部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麻风病患病率在十万分之一以下,在国家层面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阶段性目标!
02
1965年,几位特殊的客人来到北京结核病研究所,观看一场用针刺麻醉技术进行的手术。
一位20多岁的女工,因结核病须做肺叶切除。手术中,没有用药物麻醉,而是只在四肢上扎了针灸。手术灯下,刀、剪和止血钳在胸部长长的切口处操作,而病人还能清醒地与护士说话,脸上毫无痛苦的表情。
几根银针,竟能减轻开刀的痛苦!手术结束后,一名青年就向上级领导报告:愿意接受任务,投身针刺麻醉原理研究。他就是时任北京医学院生理系讲师韩济生。
韩济生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把肋骨剪断的时候是很疼的,她只皱了一下眉头,这个我觉得了不起。党委书记就问我,怎么样,你干不干?我说,干。
针刺麻醉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中医的一大亮点。当时不少地方用针刺穴位来止痛,已经成功运用于临床90多种手术。然而,一些西方学者却把它看作一种“东方巫术”。
1965年9月,在韩济生的主导下,北医针麻镇痛研究小组成立。经过多年钻研,针刺镇痛的物质基础找到了,针刺镇痛机制的神秘面纱也被揭开。
为了向世界展示针刺镇痛的科学性,韩济生远赴海外,在27个国家和地区,百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了209场演讲。
在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举办的一场听证会上,通过韩济生的学术报告,听证会得出了最终结论:针刺在止痛方面有确实的功效,这个结论是具有科学依据的!
在不断追踪国际疼痛研究前沿的同时,一个问题也时常萦绕在韩济生心头:疼痛医学的科研进展,究竟怎样才能转化为实践,造福百姓?
多年从事针刺镇痛研究的韩济生深知,疼痛也是一种病,需要对症治疗。于是他提出建议:成立一个专治慢性疼痛的科室,疼痛科。
2007年,卫生部门决定在一级科目中增添疼痛科这个新诊疗科目,并在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建立疼痛科,专治慢性疼痛。从此,许多被疼痛折磨而日夜煎熬、四处奔波的患者,终于有了专门治疗疼痛的医生和科室!
西医出身的韩济生,或许错过了自己的“外科梦”,却通过数十载努力,圆了千千万万疼痛患者康复的梦!
万有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所长
这种基础医学研究是需要坚持的,当我们又了解到一个新的机制,又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且可以在临床得到应用的时候,我想就是实现医学梦想最好的时候。
长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做出新贡献,书写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温暖答卷!
编 审:赵 斌 姜 黎
主 编:王依依
总导演:欧阳群
导 演:齐 琦
编 辑:史佩仑 王亭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