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国家科学技术奖|丁林:在人迹罕至的“世界屋脊”上,写下中国人的壮丽篇章

2024-08-12   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294

    在神州大地的辽阔山河间,千百万年的板块碰撞孕育了今日中国的地貌奇观,其中最为壮观的便是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那么,青藏高原是怎样从“谷地”演化成“世界屋脊”的?印度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的时间又该如何确定?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学术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主任丁林30年来深耕青藏高原研究,用脚步丈量这片神秘而遥远的土地,用科学方法绘制出精确的地质图景。近日,由他领衔完成的“大陆碰撞俯冲与青藏高原深部圈层相互作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丁林带领团队在人迹罕至的“世界屋脊”上,写下了中国人的壮丽篇章。

结缘青藏高原

开启地质探索之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质特征,被视为探索板块构造理论的“天然实验室”,但在当时,我国科研力量相对薄弱,青藏高原的地学研究多由外国学者主导。

    1988年,刚走出北大校门的丁林怀揣着对地质学的热忱,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深造,师从著名构造地质学家钟大赉院士。在导师的带领下,他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的土地,开启了地质探索之旅。

    丁林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此后,他的脚步一路向北,深入藏东南迦巴瓦峰。当时,墨脱地区尚未通公路,他便抓住每年5月至10月的“窗口期”,翻越雪山,深入南迦巴瓦峰进行地质研究,这一干就是7年。

    经过不懈的努力,丁林亲手绘制了南迦巴瓦峰区域的地质图,让喜马拉雅东部大峡谷的真容第一次呈现在世界面前。1999年,他发表博士论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新生代碰撞变形与岩石圈演化》,填补了国内外对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研究的空白,使得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成为当今青藏高原以及世界地学研究的热点。

6次勇闯无人区

只为攀登科学高峰

    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区,有一条长约2500公里、宽约100公里、相对高差1000米的中央造山带,从南端的梅里雪山,经高原核心的唐古拉山,到西端的乔戈里峰,这就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脊柱”。

    为了搞清楚这条“脊柱”是怎么形成的,丁林在2005年到2007年间6次赴可可西里,组织完成了3次大规模科学考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深入地探寻这片被视为“生命禁地”的无人区。

    考察过程中,团队面临了无数挑战:与荷枪实弹的盗猎分子擦肩而过,同伴野外突发疾病命悬一线……学生们常说:“丁老师的科研成就,都是拿命换来的。”但对丁林而言,这些只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必经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丁林完成了对可可西里全面的地质调查,提出了大陆俯冲诱发高原隆升的新理论,重建了高原主要山脉从海底到世界屋脊的差异隆升过程。他对中央造山带的深入研究,不仅对研究青藏高原地质形成机理和环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探索这一新型造山带中超大型铜、铅、锌、金矿床的成矿潜力和分布规律。

足迹遍布青藏高原

解读自然的奥秘

    如果把丁林30年间的野外科考路线导入地图,我们就会发现,整座青藏高原早已写满他的足迹。从巴基斯坦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到印缅交界的那加-若开山脉,从缅甸的野人山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都记录着他手持地质锤和罗盘不懈探索的身影。

    岁月如山风,悄然染白了他的发丝,但没有改变他对青藏高原的热爱与执着。痴心不改的求索,也回馈给丁林地球上最鲜为人知的秘密。他不断拿出刷新世界认知的野外证据,在大陆碰撞、大陆俯冲、高原隆升领域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

△丁林带领团队在高原及周边地区采集的部分样品

    例如,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时间是青藏高原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科学问题,此前学者普遍认为碰撞时间为5000万年前,但一直没有发现周缘前陆盆地这一关键碰撞证据,直到丁林发现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系统,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印度与欧亚大陆于6500万年前首先在中部发生初始碰撞,把人类对这一事件的认知向前推进了1500万年。同时他还开创了青藏高原大陆岩石圈俯冲研究的新领域。

    在丁林的办公室里,青藏高原地质图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提醒着他地学研究的深远意义和研究者肩负的责任。就像他对学生说的那样:“我们做科学,要以国家需求为目标,要以应用为牵引来开展基础研究。”

△丁林(右一)在野外授课

    岩石是地球历史的沉默见证者,承载着时间的印记,诉说着自然伟力下的变迁。在这条描摹地球“脊梁”的研究之路上,丁林还将继续前行,将自然的奥秘一一解读,将科学的边界不断拓展。

    参考资料:

    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官网.青藏高原所荣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旗帜》.高原赤子,沧海匠心——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丁林

    3.《国科大》杂志.丁林:万丈高原  三尺讲台

    4.“北大人”公众号.在青藏高原,这位北大校友用双手描摹地球“脊梁”

    5.“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企鹅号.丁林:最开心莫过于学生成长成才

    制作: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整理:赵玲

丁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