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国家科学技术奖丨吴建平:给网络安全发“护照”

2024-08-11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阅读量:142

    “互联网研究要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也要掌握技术进步的规律。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打赢互联网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建设网络强国作出贡献。”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吴建平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不久前,吴建平团队作为主要完成人、清华大学等单位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项目(以下简称“SAVA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吴建平(中)和部分团队成员获奖后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SAVA项目源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现了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创新,解决了互联网的重大技术难题。从立项至获奖,吴建平带领团队走过了20年。

    去年,吴建平荣获首届“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对于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他强调:“这是团队的贡献,是属于团队的奖。”

力排众议,坚守学术信念

    2005年,正值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十个年头,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不断学习世界先进经验,并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那时,互联网长期缺乏有效的真实源地址验证,导致假冒源地址横行,成为网络空间中严重的安全隐患。“这就相当于人在社会上没有身份证、没有护照,出现安全问题无法追根溯源。”吴建平说。

    如何在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上实现源地址验证,并突破这一技术瓶颈,是国家急需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网络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然而,SAVA项目在立项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挑战。其中既有来自其他国家同行的意见,也有来自国内网络界权威专家的质疑。

    在团队陷入迷茫之际,吴建平力排众议,带领团队坚持已有的学术观点。他积极促成一系列产学研合作项目,组织上百所高校参与,同时在科教网、科技网、公网、行业专网上部署了试验。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团队终于取得累累硕果:

    首先,我国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支持互联网真实源地址的精确定位和地址溯源。2008年,SAVA相关技术被国际互联网标准组织IETF确立为互联网标准RFC5210,标志着我国在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

    其次,项目突破接入、域内、域间三个层次源地址验证关键技术,完成四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与国际上同类技术方案相比,SAVA首次从体系结构上实现源地址验证,在完整性、准确性、 无漏判误判、验证效率、可扩展和可部署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项目还推动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成立专门工作组SAVI和SAVNET,完成IETF国际互联网标准8项,显著提升了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国际标准话语权。

    如今,SAVA项目成果已在国内外主流网络设备厂商的50余种产品上得到应用,并被大规模推广到中国教科网主干网(CERNET)、高校IPv6校园网、中国电信IPv6主干网、天翼物联网和5G行业专网,以及国家重点行业专网等,成为我国攻克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典范。

团队部分骨干合影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从无到有,为中国互联网开疆拓土

    自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巨大变革。

    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吴建平几乎参与了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的建设全过程。

    时间回到半个世纪前。1973年,吴建平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计算机专业。1977年,他毕业留校工作,随后于1979年考取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吴建平留校任教,成为学校最早一批研究计算机网络的教师之一。

    当时,由于国外对高科技产品实施禁运,国内研究者几乎无法接触到任何实际的网络产品,更不用说进口设备。吴建平在导师的支持下,购买了3台单板计算机,并全身心投入到计算机网络的研制工作中。

    吴建平带领学生们夜以继日地努力,最终自行设计和研制出了国内最早的计算机网络原型。

    1986年,他在清华大学搭建了中国第一个校园计算机网络,这是完全依靠自主研制的设备实现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网络。随后,这些设备和网络得到产业化,还被应用到了1990年亚运会的赛场上。

1989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习了两年的吴建平,带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如期归国,决心要建起中国的互联网。

    1994年,在中国还没有大型互联网设计和建设经验的情况下,吴建平联合十所高校,经过艰苦奋斗、协力拼搏,成功主持研制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1995年,CERNET建成,成为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

    2004年,覆盖20个城市、连接100多所高校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开通运营,其中一直被美国垄断的互联网关键技术——核心路由器,正是由吴建平带领课题组主持研制成功的。

    在吴建平看来,下一代互联网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不断解决它的各种技术挑战,保持演进和迭代,一定可以把未来互联网做大做强,满足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大理想。

    而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创新发展,面临着扩展性、安全性、实时性、移动性和高性能等诸多技术挑战。对此,吴建平表示,中国的互联网人还有“干不完的活儿”。

    美国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温顿·瑟夫(左)访问清华大学期间与吴建平(中)交流互联网技术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七旬再出发,勇攀科技新高峰

    针对SAVA项目,吴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后续还要在推广应用方面下功夫,让技术成果真正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他提到,SAVA项目已经开始发“护照”,未来还计划在此基础上发“签证”。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细化和优化这项技术,实现互联网接入端、网内、网间的全面认证。

    “我们正在从弱到强的路上,路途必然是艰难的,关键是必须打赢互联网核心技术攻坚战。”吴建平说。

    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后,71岁的吴建平仍在互联网领域孜孜不倦地探索。如今,他带领团队又向新的科技高峰发起挑战。

    参考资料:
    1.“北京科协”公众号.院士“印迹” | 计算机网络专家吴建平:做人做事做学问

    2.“清华大学”公众号.“互联网核心技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3.《中国科技产业》杂志.勇攀科技高峰 创新硕果累累——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部分获奖项目掠影

    4.《中国网信》杂志.专访|吴建平:千锤百炼迎来中国互联网厚积薄发

    5.科技日报.网络安全发“护照”

    6.新京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中国从国际互联网的使用者变成贡献者


制作: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整理:吴洣麓

吴建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计算机网络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