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记者8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湘西盛世御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举行苦荞新品种“中荞121”转让签约仪式。
据悉,“中荞12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美亮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历时8年培育的新品种,具有高产、广适的特点,并融合了当前荞麦品种缺乏且产业急需的易脱壳特性。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指出,“中荞121”的选育利用了国家作物种质库中唯一一份具有易脱壳性状的种质资源,农作物的易脱壳性状是在漫长的农耕历史中经历人工驯化的结果,该品种的育成加速了荞麦人工驯化的进程。该品种的落地转化将有助于延长荞麦产业链,拓宽消费场景,推动“小杂粮”长成大产业。
荞麦起源于我国,是我国彝族等少数民族和高海拔冷凉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常年栽培荞麦的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年均总产量超过120万吨,占全世界荞麦产量的40%。“荞麦作为特色产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以及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相比主要农作物而言,荞麦产能略显不足,荞麦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曹永生表示,“中荞121”正是荞麦产业急需的突破性易脱壳品种,是我国荞麦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荞麦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当前我国荞麦规模化产业集群已形成,产值规模达千亿元。“‘中荞121’品种在加工时无须经过高温蒸煮即可脱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苦荞的营养价值,可为推动苦荞全谷物的加工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周美亮告诉记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供图)
责任编辑: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