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2023年度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 唐长红院士:完成人生的“一件半事”

2024-07-29   陕西网   阅读量:184

    2016年11月,一位“重量级”的嘉宾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精彩“开讲”,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飞行器设计专家唐长红。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运-20于2016年7月6日正式在空军航空兵部队列装。中国凭借首架完全自主研发的重型运输机运-20,进入了“全球大飞机俱乐部”。

    如今运-20已首飞超过十年,十年间,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走入世界航空技术比拼的舞台的中央,展示着新能力与新力量。这其中,唐长红院的杰出贡献不仅加速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也使国产大飞机家族在不断壮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练就中国人自己的“肌肉”

    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大型多用途军用运输机“运-20”在西北地区即将首飞,唐长红院士与众多科研人员一起屏住呼吸,密切关注着运输机首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席试飞员邓友明作了个举起双手的动作,这是大运飞控系统特有的松杆姿态保持功能。

    少时,随着一声低沉的轰鸣声划破天际,跑道尽头的“大铁鸟”应声而动。

    启动、推进、升空、滑翔......一整套动作下来,运-20直冲云霄——大型运输机运-20成功实现首飞,中国从此告别了不能自主研制生产大型飞机的历史。

    首飞结束后,邓友明在向首长汇报时说:“给飞控系统打满分”。飞控系统的松杆姿态保持功能很给力。闻讯,唐长红等飞控系统设计团队终于松了口气。

运-20飞机

运-20飞机

    “造出中国自己的大飞机!”这是一个数十年来让几代中国人辗转反侧、萦绕于心的梦想,承载着中华儿女通四海、掖八方的壮阔雄心,让中国大飞机在祖国的天空上御风凌云、驰骋万里,这是国家与人民的期盼,更是中国航空人的一种执着信念,驱动着数万人孜孜不倦地追求跨越。

    随后的几年中,运-20首次亮相阅兵场、首次亮相国际赛场、首次参加中国航展、首次赴欧洲参展,每一次亮相,“鲲鹏”都备受关注。

    “谁愿意给你们做上好的武器然后和他们来对抗?谁愿意把值钱的东西给你让你来挣钱?核心技术靠化缘是得不到的,一定要靠自力更生”唐长红院士回忆起运-20首飞成功时刻,不禁感慨万千。

唐长红院士

唐长红院士

    “六大关键技术”“两大难点项目”、400余项技术难关成为横亘在运20科研生产团队面前的三座大山。

    为了成功研制出运-20飞机,唐长红在总师会上提出了“确保工程发图重量与指标重量‘零对零’”的要求。作为一种重于大气又驶于大气的飞行器,飞机与一般运输工具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必须严格控制重量。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亲自制定重量规划和控制策略,与各专业副总师、技术员研究,不达目标,决不罢休!有的结构设计优化过几十轮。通过结构优化和运用新技术进行系统集成,整个飞机的重量、重心达到了非常理想的设计状态。

    “为了一公斤重量,甚至要动几十个数模,还要有相当大量的分析作支持”。要把重量控制与各专业的技术提升和精益设计结合起来,一石数鸟,追求完美。反复进行优化迭代,一克一克地抠,一件一件地查,很多重量就是这么抠出来的。正是由于大量采用了新技术、新手段,整个飞机的重量大幅下降。

    就工业技术而言,型号研制涉及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通信导航等数百个技术单元的课题,没有基础、没有规范、没有标准,制造一架大型飞机,无异于是对国家基础工业的“集体考试”。

    2016年7月6日,运-20飞机授装接装仪式隆重举行,该消息一经央视及新华社推出,便迅速占领各大媒体头条,并在论坛、微博、微信中引发热议,可谓“世人瞩目、国人期盼、官兵振奋、喜大普奔”!

    青天之路,何其之难!

    作为两型飞机的总设计师,唐长红“手头工作”的成绩意义重大。而手头工作之外的事,常常被唐长红划作人生那“半件事”。

    他曾言:“人一生起码应该做‘一件半’事:第一件事,把手头工作做好;还有半件,为长远发展做铺垫。我不敢回想在过去那些岁月里,会有多少催人泪下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只是感慨,我们过来了!更多的是想,下一步要走的路还有什么。”

    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如今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经历了太多科研上的难题和挑战。

    大学期间,老师曾反复问过:飞机是如何上天的?开始时唐长红和同学们的回答都是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直到后来才懂得:飞机上天需要的不仅仅是空气动力,更重要的是当代科学技术的集成。

    自198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以来,唐长红一直奋战在飞机设计第一线。

    2011年12月8日唐长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强国赖重器,鲲鹏振军威。展翅从兹去,蓝天任搏击”,这是唐长红在首装交付仪式上对运-20的深情寄语。

唐长红院士(右二)

唐长红院士(右二)

    工作多年间,唐长红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金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多次获国防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出版发表的著作及论文广受关注。

    “为了向国家贡献更多、更好用的飞机,为了带出一支队伍,为了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我今天的一切付出都值得。”这是唐长红的心声。

    他常常鼓励技术人员读好书、读原著,对于飞机设计原理既要追根溯源又要与时俱进,自己则从不错过对《工程控制论》和国外航空专著的研读。

    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唐长红一再强调:“要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把问题分析清楚。理儿对了,做出的东西就错不了”,在遇到技术上出现难题时,他又耐心与团队讨论,分析原理、建立模型,甚至亲自动手编写程序。

    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正式颁布,唐长红院士联同3位科学家共同入选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多年来,唐长红院士携手他的大飞机研发事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使得中国的飞机制造地位在国际不断领先,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更是因研发事业的突破催生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了紧密的创新联合体。


责任编辑:窦娣

唐长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
气动弹性、结构强度、总体设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