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心理健康贯穿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2024-07-22   光明网   阅读量:135

    光明网讯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家长们对孩子学业压力的抱怨,也能在网络上看到青少年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而寻求帮助的求助信息。这些现象不禁让人思考,为何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资源丰富的时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凸显?是家庭环境的缺失,还是个体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这些疑问如同迷雾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去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层原因。

    “你知道吗?现在的孩子,面临着比我们那个年代多得多的压力。”在第十六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召开前夕,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丛斌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他们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参加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小小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负担。这种压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和疏导,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丛斌表示,青少年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智力健康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关注。心理健康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青少年的心理压抑和焦虑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会对其认知能力、评价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解释,神经系统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而青少年时期正是这一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出现心理问题,将会对青少年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0%的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在我国,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心理压抑和焦虑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会显著削弱其认知能力、评价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为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也强调,要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关注青年心理健康问题。

    丛斌认为,要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学校则应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则应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数据显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在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其心理健康水平往往较高;而在紧张、冷漠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则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家长们应更加重视家庭氛围的营造,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学校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更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等方式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来帮助学生应对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

    社会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平台、提供心理健康资源和信息等方式来支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社会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工作来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我们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让青少年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由成长。”丛斌说,“全社会都应当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针对当前教育体系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丛斌认为,目前学校课程设置过于强调记忆和应试,忽视了对学生兴趣、探索精神和自由发展的培养,这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教育部门应优化课程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考试压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长期的心理压抑和焦虑不仅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增加,还会影响青少年的智力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学习困难、社交障碍等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我国需构建系统性的心理卫生教育体系、防御体系与干预体系,涵盖硬件与软件各方面。作为全国性、行业性的社会组织,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要继续坚持“四个面向”,把心理健康和全面健康的关系说清楚,把心理健康的重要科学问题梳理出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面向国际前沿。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社会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来解决它。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共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撑起一片蓝天。

    “其实,心理健康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维护的重要方面。”丛斌再次强调,“它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张梦凡)

[ 责编:蔡琳 ]

丛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
法医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