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郑绵平在2024国际锂电新能源产业大会暨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行作了题为《构建安全有韧性的锂资源供应体系》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我国锂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很高。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下,我国应建立安全且具有韧性的锂资源供应链体系,确保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郑绵平。
锂是一种特殊能源金属元素,在新材料、医药、合金、纺织轻工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同时锂电池在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也逐步显现。
郑绵平院士表示,全球锂电池市场需求正持续增长。在全球“双碳”目标下,许多国家已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储能市场刚刚起步、需求增速较高,未来固定式储能(配套风电光伏项目)有可能成为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更大的市场。
“我国锂电产业链体系成熟度高,拥有全球70%左右的电池产能。但同时,我国锂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很高。”郑绵平院士介绍,以2021年为例,我国锂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达到66.7%,同时我国也是全球各国中目前唯一从他国进口锂辉石和卤水生产锂产品的国家。
郑绵平院士坦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下,我国更应该建立安全且具有韧性的锂资源供应链体系,确保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他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创新升级盐湖锂资源开发和提取技术。保障锂资源需求,要将重点放在锂盐湖上,强化政策引领,加强理论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逐渐加强对盐湖锂的开发。根据西藏、青海等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一湖一策”,做到不破坏草场,尽量减少盐田的铺设,多用太阳能、风电、光电的办法,来帮助解决盐卤浓缩、提取和提高回收率的问题。
二是加大锂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对待开发的锂资源处女地的地质调查,利用好地下卤水型、新型碳酸盐黏土型以及地热型的锂等独有资源,继续做好内生硬岩的勘查、利用和开发。
三是大力推进锂电的综合回收利用。规范锂电池回收,建设绿色城市矿山。进一步规范锂电生产标准,加强锂电的回收,特别是要统一回收标准和规格,加大对回收技术的研发,推动锂矿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强人才保障。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锂矿、盐湖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也要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探讨建立一批高端人才“基地”,尤其是优秀的盐类调查开发人才,让他们“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另一方面,要重视当地人才的培养,比如建立一些关于盐湖、锂矿、提锂等方面的专业、院系,通过政、产、学、研通力合作,做好人才梯队和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