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文明创建·家风传承|科学家精神在父爱中默默传承

2023-06-18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   阅读量:246

    诗人北岛说:父亲是一本书,没有华丽的词句,却有道不尽的真实。在生活中,爱往往不动声色,但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路口,父亲往往会用他独有的方式守护着孩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家父亲在和孩子的相处点滴,感受科学家精神在家风中的传承。

徐元森

言传身教“求是”精神

    徐元森院士,作为一位杰出的冶金学和电子学专家,不仅在专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智慧和耐心。

徐元森院士工作照

    作为一位父亲,徐元森从不主动询问子女的学习情况,也没有过多地施加压力或要求他们取得特别优异的成绩。相反,他更倾向于以循循善导的方式,默默地引导和影响他们的成长。

   徐元森和夫人、孙女

    徐元森注重培养子女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对知识的渴望。他相信真正的学习应该是源自内心的驱动力,而不是外界的强制。他从不刻意设立严格的学习计划,而是鼓励子女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并自主地进行学习。他相信,只有内心真正燃起对知识的热爱,才能持续地保持学习的动力。

徐元森院士全家照

    徐元森儿子对父亲徐元森有两个深刻印象:一是父亲经常忙于工作,一年几乎从头忙到尾,很少请假,回到家里总是查资料看书。二是徐元森喜欢将很简单的科学原理用在日常生活中。记得小时候我妈用缝纫机绣花,每天踩的时间长了脚比较累,于是爸爸就想办法改造缝纫机,用电动马达来代替人工踩,并且还设置了几档转速,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劳力。

徐元森和孙女们

    当子女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徐元森总是愿意倾听他们的困惑,并提供帮助和指导。他采取耐心的态度,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发问和引导,帮助子女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他相信,通过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难题,子女们能够培养出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扎实的学习能力。他专门为子女写下“学科融合、和谐发展”,在学习上不断努力,向牛顿和爱因斯坦学习。这成为徐元森院士子女终生的座右铭。

    徐元森还教育子女们,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他鼓励子女们广泛阅读,开阔视野,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他教导他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和时代。

    徐元森总是教育子女,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特别是要解决国家的急需解决的难题。造福于社会和人类。子女们深刻体会到了他的关怀和支持。他的循循善导,不仅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父亲徐元森离去的这段日子里, 徐元森子女们一直在思索“是什么样的精神串起父亲一生的伟大”。“我想他一生追求的就是八个字:求是求实,为国为民。”正是这样浓厚的爱国之情让徐元森为人所不敢为,鼓舞起“外国人能做,中国人也行”的志气,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这种追求知识、刻苦钻研、为国为民、做人坦荡的精神一直鼓励者子女们,并且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他们是科学家,也是父亲

他们推动科技发展

为人民谋福祉

他们对孩子言传身教

让科学家精神得以传承

向科学家们致敬

    祝所有父亲节日快乐!

徐元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微电子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