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  先进事迹详情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弘扬科学家精神 跑好历史接力棒

2024-06-12   知领   阅读量:468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心得体会

    在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对中国工程院的工作给予肯定、寄予厚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院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厚爱。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一体学习,与总书记在历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一体把握,与党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重大部署一体落实,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辜负党中央的殷切希望。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党中央专门出台文件,将科学家精神凝练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进一步向两院院士提出做“四个表率”的重要指示。今年6月3日的重要贺信再次强调“弘扬科学家精神”,足见总书记对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高度重视。

    我们要争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钱学森院士冲破重重阻力万里归国,为“两弹一星”事业建立不朽功勋;黄旭华院士为国家利益隐姓埋名三十年,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老一辈科学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总是令人景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要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心系农民、服务农业、振兴乡村,把更多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我们要争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院士称号是党和国家授予的光辉荣誉。成为院士,不是学术生涯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有需要,我们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数奖项、数荣誉、止步不前。一方面,要深耕专业领域,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走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努力做出更多重大战略性和原创性贡献。另一方面,要登高望远,跳出专业领域的“一亩三分地”,从一级学科乃至工程科技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展咨询研究,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我们要争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院士肩负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历史使命,这是我国院士制度区别于西方的鲜明特征。正因如此,院士的一言一行往往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对学术风气和社会风尚都有极大影响,近期社会舆论关于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争议就是例证。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高度重视科学道德建设,坚持为国选才,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严把院士入口关,不断完善院士遴选制度。另一方面,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引导院士把精力集中在学术和科研上,严以修身自律,规范兼职行为,坚决维护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纯洁性。

    我们要争做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贵在接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时期是思想最活跃、最容易出科研成果的“黄金年龄”。科学家的成长进步往往得益于前辈们的关心提携,更要懂得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甘为年青人当好“铺路石”。我们要主动在识才、育才、用才方面下功夫,为年青人的成长搭建舞台、营造氛围,让青年科技人才全身心干事创业,加快脱颖而出。要发扬老中青结合的优良传统,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做好“传帮带”,帮助青年科技人才懂技术、会管理,从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将好的作风、经验和管理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

邓秀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
果树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