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这位科学家不爱穿带拉链的衣服,原因竟是……

2024-06-08   CCTV国家记忆   阅读量:436

    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2020年6月23日上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冲上云霄。至此,中国已经发射并组网了55颗北斗卫星,建成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要求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位科学家的辛勤付出,他就是卫星测量和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陈芳允

    1965年1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启动,陈芳允担任卫星测量控制的总体技术负责人。

    为了尽可能节约成本,陈芳允提出采用无线电多普勒跟踪技术,通过选择适当的基站来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然后再用测绘方程式计算出卫星的运行轨迹。

    在当时,测绘方程式的算法对于中国来说还是未知。为了破解这个算法,陈芳允带着队伍反复讨论、模拟验证,用手摇计算机做了大量的运算。

    李颐黎

    原七机部某研究院 卫星轨道组组长

    2就听嗒嗒,6就响6下,7就响7下。1条轨道,算了整整1年。3班倒,每人算8小时。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运算条件下,陈芳允和技术人员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终于攻破了测绘方程式的算法,解决了卫星轨道计算的问题。

    陈芳允之所以能一门心思搞科研,离不开妻子沈淑敏的支持。她不仅是贤妻良母,也是果断干练的科学家,心甘情愿地挑起事业和家庭的两副重担。

    就在陈芳允一头扎进测控系统的研制之时,沈淑敏被查出患了乳腺癌。

    看着妻子瘦弱的身躯,陈芳允眼里噙满了泪水。他本应该陪妻子一起渡过难关,可偏偏赶上研制卫星系统的紧要关头。在短暂陪伴妻子后,陈芳允又投入到卫星地面观测站的选址和建设当中去。

    陈晓东

    陈芳允长子

    当时他搞的是测控,要在全国各地布点,建地面站,到处跑。给我的印象就是,背起包就走了。基本上就是这样,有时候刚放下包没休息多一会儿又走了。

    经过不懈努力,陈芳允和团队在祖国的东西南北设立了4个多普勒测量站。不久后,他们提出了比较完整可行的技术方案,终于将卫星测控系统研制成功。

  当测控网指挥着“东方红一号”在高空奏响《东方红》乐曲,同时准确无误预报出卫星飞经世界多个城市上空的确切时间时,举国上下都在欢呼!“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1986年3月,陈芳允和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三位科学家联合向中央提交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这就是后来让中国科技腾飞的“八六三计划”。

    这一年,美国将建设中的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放民用,而彼时的中国,刚刚完成第一颗通信卫星的发射,仅迈出了第一步。陈芳允意识到,中国也必须有自己的导航系统,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陈芳允凭借中国刚刚掌握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技术,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打破传统的科学设想,后来被称为“双星定位”。

    为了验证这个设想,陈芳允带着研究小组辗转多地的卫星测控站,利用通信卫星的空余时间做试验。每天的24点到凌晨2点,是测试唯一能利用的时段,于是熬夜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经过不懈的努力,1989年,中国第一次利用两颗卫星实现定位的功能演示获得成功。

    1994年2月,基于陈芳允提出的“双星定位”设想,北斗一号卫星导航试验工程正式立项建设。作为一名卫星测控专家,陈芳允清醒地意识到空间技术与人类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于是他尽可能地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此。

    陈晓东

    陈芳允长子

    我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非常珍惜时间。最有体现的,就是不穿带拉链的衣服。我看到他把有些衣服的拉链就给弄掉了,肯定是卡住过,要修个拉链很耽误时间。

    1996年,陈芳允80岁了。过去他给妻子的时间太少了,现在想加倍偿还妻子,却来不及了。

    这一年,妻子沈淑敏因病逝世。

    心中装着对妻子的怀念,陈芳允在逐步稳定自己的心态中,又把精力投入到北斗卫星的研究之中。

    2000年4月29日,陈芳允因病逝世,享年84岁。同年10月,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研制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上至航空航天,下到田间地头,北斗成为大众消费产品的标准配置,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卫星导航改变世界的过程中,陈芳允诠释着“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的人生写照,探索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

    编   审:赵   斌 姜   黎

    主   编:潘羽嘉

    总导演:张雪清

    导   演:高敬尧

    编   辑:史佩仑 王亭雅

陈芳允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