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科研进展详情

我国科学家锁定房颤治疗新靶标

2024-05-13   科技日报   阅读量:278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朱虹 通讯员 衣晓峰

    当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然而,医学临床依然缺乏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房颤用药和干预对策。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杨宝峰团队完成的一项新成果,证实内源性多肽Spexin能够有效降低心房颤动易感性,可提升血液循环中的Spexin水平,有望为今后临床防治房颤提供新思路、新策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专业期刊《循环》杂志上。

    Spexin,也被称为神经肽Q,是近些年被发现的一种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激素。这种激素广泛产生于大脑和外周组织,也会分泌到血液中,改变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然而,Spexin在心律失常中到底扮演何种“角色”,迄今尚不清楚。因此,明确Spexin对房颤的调控功能,或有助于捕捉到房颤干预的潜在靶点。

    杨宝峰院士及团队成员潘振伟、李悦教授等人在研究前期发现,房颤病人血浆中Spexin水平下降,且Spexin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全身性敲除Spexin小鼠显现出心房异常电活动和钙处理紊乱,增大了房颤的易感性。同时,研究团队确定内向整流钾电流编码基因(KCNJ2)、细胞内钙稳态调节基因(SLN)是Spexin的潜在下游靶点。

    但Spexin的受体众多,功能复杂。先前的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Spexin可以激活甘丙肽受体2和3,却不能激活丙肽受体1。为突破这一Spexin调控房颤分子机制的瓶颈问题,研究团队构建了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甘丙肽受体1/2/3的基因编辑小鼠。研究发现,小鼠心脏中Spexin通过特异性激活甘丙肽受体2,而非甘丙肽受体1和3,继而下调磷酸化水平,抑制内向整流钾电流编码基因、细胞内钙稳态调节基因转录,从而降低小鼠房颤易感性,调节心房肌细胞内电活动和钙稳态,最后成功锁定了Spexin的核心作用靶标。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还构建了小鼠房颤模型,经过腹腔注射Spexin,探究其潜在的房颤疗效。结果证明Spexin可缓解灌注血管紧张素Ⅱ所致的房颤易感性增加,以及心房电活动和钙稳态失衡。潘振伟教授认为,内源性多肽Spexin是心房电活动和钙稳态的重要调控者,提高血液循环中Spexin水平,可望成为一个全新的临床房颤防治策略,由此展现了较好的临床转化前景。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