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深度融合信息科技 催生新质生产力——第十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主论坛侧记

2024-04-28   光明网   阅读量:1387

    4月27日,以“信息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年会在浙江宁波召开。当日主论坛上,六位院士专家分别围绕量子信息科技产业体系、开发月球资源、深海探测与地球物理场匹配定位、RISC-V的发展机遇与实践、面向万亿大模型的机器学习平台技术与产业应用新探索、“电力系统建设+ 算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主题作主旨报告。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颠覆性创新、源头创新纷纷涌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新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陆军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体现。他表示,在核心技术领域,我们仍然面临被“卡脖子”的问题。“不仅卡在电路、光刻机等在内的‘颈脖子’上,更卡在如公基母机的‘脚脖子’根基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陆军

    “要解决卡脖子问题,我们必须明确信息技术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并建立世界一流的科技产业体系。”对此,陆军呼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全部布局量子/电子科技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的量子信息系统战略产业集群。

    上九天揽月,始终是中国人的浪漫梦想。

    2024年3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4月2日,顺利进入24小时使命轨道;目前,我国载人登月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预计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认为,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丰富资源,是形成新业态的重要方向,也是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