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焦宗夏教授在“在浙江大学2024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寄语”,特分享给广大读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衷心祝贺同学们经过多年的努力顺利完成学业,即将开启全新的人生旅途。
我是1981年本科入学,1988年转博,师从路甬祥院士,1991年博士毕业。在浙大的10年亲身经历了学校的发展壮大,期间受到导师的谆谆教诲和指导,给予了我最好的科研条件。1992年初我来到北航做博士后,后留校任教至今,开启了投身于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历程。
浙大是一所极具优良传统、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有求是书院、浙大西迁等历史痕迹;竺可桢、马寅初、苏步青、钱三强、路甬祥等科学巨匠;杭州西湖、植物园、玉泉、老和山、西泠印社等风景环抱;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运动场以飞机造型分布于玉泉校区,这一切都历历在目。浙大的“求是”精神激励了一代代浙大人脚踏实地、追求科学真理,为国家培养了像王淦昌、程开甲、林俊德等科学英雄。这一切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融入血液中,这是浙大的基因密码。
在同学们即将走向新生活的时刻,从本人的科研教学经历谈几点经验与大家共勉: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三大战略之一。创新意识的培养极其重要,应该是一生的追求,并不是要分阶段,从小学就要培养这样的意识,我们已经历了研究生阶段,大家一定有所感悟,但这只是一个新起点,未来国家的发展壮大要靠创新驱动。爱因斯坦说过,大学教育的最主要成效就是要看把你所学的知识剔除之后剩下的是什么,是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一种习惯和能力。当然,广博坚实的基础知识往往是创新的基础。我从浙大开始就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10年求学,从本科就开始进入实验室,在高年级同学的指导下,去思考如何解决科学难题,典型的mentor教育机制,当时路甬祥老师刚从德国回来,给我们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2年拿到博士学位,6个德国发明专利,深深地激励着我们这代人,也支撑了本人基础知识与创新意识的双重发展。
科研之路最重要的是要选对方向,有一种说法:“当爱情与婚姻一致的时候,你是幸福的”,“当兴趣与事业一致的时候,你是成功的”。希望大家既是幸福的,又是成功的。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已经很难用传统时代方式来表述,日新月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发展的四个面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要求和期待。选好科研方向,走稳科研之路。我92年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至今已32年,深深热爱上了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这是一片热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地,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了一起,有幸参与了航空航天50多个型号的研究与研制工作。
团队协作是科研成功的重要基础,融入一个集体,团结大家共同奋斗,是事业成功的核心关键,善于团结、善于组织、善于脱困是一种特殊的个人魅力,为你的成功带来巨大的助力。将自己的发展深深融入团队的发展、融入祖国的发展。我在北航目前主要做航空机载系统方面的研究,是北航机载中心主任和飞行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刚留校时就我一个年轻人,很快融入老教师集体,受益良多。经过30年的积累,一支年轻的队伍发展壮大起来。一切成绩都是这个集体团结奋斗的结果。
浙大是你们今天成长的摇篮,明天你们将展翅翱翔,祝愿同学们未来深深植根于祖国大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留下你精彩的人生足迹。
在此隆重盛大喜庆的日子里,衷心感谢母校的邀请,谢谢!
焦宗夏,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4月出生,汉族,辽宁沈阳人。1991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2000年在德国汉堡工业大学做客座教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北航机载系统创新中心主任。担任飞行器一体化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先进航空机载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航空机载机电与飞行控制系统研究,在电液控制理论、新概念飞行器、核心基础件、高端电液装备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系统解决了高可靠液压、高安全制动与飞行器试验等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均排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发表论文400多篇, SCI总他引3000多次,连续 4 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20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注:讲话稿由本人提供
来源:浙江大学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