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21日,记者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样性在缓解干旱影响中的作用机理,发现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应对气候干旱的“缓冲器”。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当前,国内外科学界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及韧性等问题仍缺乏认识。论文通讯作者、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栾军伟表示,为填补这一知识空白,研究团队在中国的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五个气候带生态系统定位站,建立了森林模拟气候干旱的联网研究平台,开展不同自然地理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的长期观测研究。
位于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林模拟干旱实验平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供图
研究团队采用不同网孔大小的凋落物分解袋,来分离解析分解者功能群及其群落的复杂性。共计布设了1620个分解袋,开展了不同树种凋落物叶组配的分解实验。研究发现,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
论文通讯作者刘世荣表示,该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从生态系统分解过程的视角,提供了确凿的证据,揭示了森林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保护伞”,发现生物多样性在降低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关键功能的不利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还发现,以凋落物为食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如千足虫和等足类动物,在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这意味着,对森林管理部门来说,通过促进植物多样性和复杂的分解者群落,有利于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并能够提升森林的韧性。
责任编辑: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