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希望2030年前后推出更符合国人口味的“高产麦”

2024-03-11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阅读量:375

许为钢 大河网记者 李思豫/摄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

    如何“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让更多人吃上适合国人喜好的“中国粮”?全国两会期间,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小麦分子育种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来看看“小麦院士”对种业创新发展的认识和他带来的建议。

    吃上喜欢的“中国粮”关键在于“中国种”

    顶端新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作为育种专家,您觉得这对农业发展有何助力?

    许为钢: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我们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必须要攥牢“中国种”。

    如何攥牢?加大种业振兴是重要措施,2021年,我国出台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从多个方面对种业的振兴做出了规划。

    “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指的是,在某些农业生产的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上,有“卡脖子”的环节,如底盘技术、基因资源等,我们要加大攻关力度。

    建设中原农谷,不仅是河南的事,还体现了国家创新战略

    顶端新闻: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三足鼎立”创新大格局。其中明确,推动中原农谷蓄势突破。建设中原农谷对我省农业发展有何意义?科技创新对于推动我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有着怎样的作用?

    许为钢:中原农谷是全省“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其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创新战略。

    河南提出建设中原农谷,是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为内核建设的平台,主要是针对种业进行创新,把植物、动物、瓜果蔬菜、畜禽等包含其中。

    所以说,把中原农谷建设好,对建设河南农业强省,打造国家创新平台,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希望2030年前后,能推出亩产超900公斤的“中国麦”

    顶端新闻:在小麦育种的道路上,您已经走了40多年,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接下来,您还有哪些目标和展望?

    许为钢:研究小麦是我的专业,这40年来,我做了这么几件事。

    刚毕业的10年,我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第二个10年,选育一个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第三个10年(2010年),我们把优质强筋和高产结合起来,推出了一个新品种叫作“郑麦7698”。随后,又经过10年的努力,在“优质强筋+高产”的基础上,我们又加上了“节肥”,推出了“郑麦1860”。

    “郑麦9023”的产量水平达到亩产600公斤,“郑麦7698”产量水平达到亩产700公斤,“郑麦1860”的产量水平达到亩产800公斤以上。下一步,我们希望经过10年的努力,在2030年前后,能选育出更加适合制作中国人喜好的优质面条、馒头的小麦品种,在产量上面,能突破亩产900公斤。

    建议:在水资源分配上,保障河南粮食生产等可持续发展要求

    顶端新闻: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您还带来了哪些建议?

    许为钢:我提出了“建议即将修订出台的‘黄河水资源分配’方案,要保障河南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支撑”。

    河南是我国的粮食主产省,其中,小麦种植面积8500万亩,占到全国的28%。但如果缺少水资源的保障,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防止粮食产量上去了,地下水却出现漏斗。

    因此,在新一轮黄河水资源的分配上,应该保障河南粮食生产等可持续发展要求,建议有关部门在即将出台的黄河水资源分配方案中,予以考虑。

编辑:张龙(大)

许为钢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专家